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退役军人进校园
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血性
退役军人进校园
可有效缓解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
记 者:去年两会期间,您提出“要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请问您提出这一建议的初衷是什么?
朱永新:当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小、初、高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1.25%、43.22%、46.11%,较20年前累计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尤其是发达城市,男教师比例下降更快。不可否认,女性具有感情细腻、亲切温和等适宜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性别特质,但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健全发展。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记 者:一年过去,您对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的意义是否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朱永新:退役军人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纪律性好、执行力强,人生阅历丰富,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时比一般人更有韧性、更有毅力,这都值得现在的年轻一代去学习。
此外,当下青少年普遍比较缺乏血性。尊重军人、敬畏英雄、坚守民族大义,这样的人才会有血性。退役军人经受过部队历练,身上具备这种血性,和学生们在一起,久而久之,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初我只是从解决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这一角度建议实施退伍军人教师培养计划,今天我认为推动这项工作的背后承载着更重要的意义。
退役军人进校园
可以人格教育为突破口
记 者:退役军人事务部一直大力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您是怎么看待这项工作的?
朱永新:前不久在上海成立退役军人学院的消息我看到了,做法值得肯定。当下,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要让更多退役军人进校园,首先要解决学历问题。可通过各种途径,提升退役军人的学历,让其具备当教师的资格。其次要解决学力问题,培养退役军人自主学习能力。从紧握三尺钢枪的军营走上指捏三寸粉笔的讲台,身份的转变对退役军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学力很有必要。
退役军人学院的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各地借助本地公共教育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提升学历及学力的平台,为国家培育有底气有志气有骨气的新时代退役军人教师,做法值得肯定。
记 者: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对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专家,您认为退役军人进校园具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问题?
朱永新:退役军人在基础教育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政治教育方面优势也很明显。例如中小学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退役军人接受过部队的政治教育,在担任授课教师时,对课程的理解会比普通教师更深。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退役军人的学历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退役军人能够胜任专科教师的岗位,关键是如何为他们提供自学的资源和成长的空间。
除了理论教学、学科教育,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帮助形塑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教育的关键是用人格培养人格、用情感培养情感。退役军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优良,因此在人格教育方面具备优势。
当然,退役军人想要投身教育事业,自身需要做相应的准备。例如学习教师的专业技能、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等,否则即便进了校园当上教师,也很难在岗位上坚持下来。
退役军人进校园
不会影响教育公平
记 者: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您认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这项工作中应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
朱永新:在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能够实现共赢。一方面,退役军人作为优秀人力资源,经过专业培训和相应的资格认定后走上教师岗位,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有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好、工作较为稳定,从教对于退役军人来说是很好的就业选择。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在部队和学校间架设沟通桥梁。军人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不多,应注重培养军人对孩子的感情,为将来的从教打下基础,这就需要让军人走进学校,走到学生中间。
教育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资源及服务。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线上培训,也可以定期组织线下集中培训,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二是实施专项培养。在现有的学历教育机构中为退役军人开设专门入学通道,或创办专门培养退役军人教师的师范院校,为退役军人量身打造本硕博师范教育体系,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在教育领域建功立业。三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放宽退役军人进校园当教师的准入条件,例如允许退役军人先工作、再考证(教师资格证),适当放宽退役军人教师的年龄限制,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更多便利。
记 者:有少数人认为,教育部门为退役军人进校园提供便利可能会影响教育公平。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朱永新:公平是相对的。退役军人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国家。大学生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军人们正在祖国的边疆海岛默默奉献,在军营里刻苦训练。国家为退役军人提供进校园从教的机会和渠道不会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奥运冠军有很多免试上大学,这是否公平?当然公平,他们同样是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国家,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当然,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要把握几大原则。首先是自愿,其次是择优,最后是规范。自愿是指退役军人自身有意愿投身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择优是指要经过专业培训及资格认定后,优秀退役军人方可走上教师岗位。再次,既要畅通选拔渠道更要规范选拔机制。师范院校可开通退役军人师范生专门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退役军人师范生;地方教育和人事部门在教师招聘中,优先考虑退役军人师范生等。这些渠道都可以探索,但一定要确保规范,做到公平公正。
退役军人的身份背景本身就是独有的德育教育资源,退役军人教师或将成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独特的风景。但总体而言,现阶段退役军人进校园还缺乏制度机制上的支持。一方面学校无法走进军营、走入军校,挑选到优秀的退役军人;另一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平台,让具备教师资格能力且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退役军人能够进入校园投身教育事业。因此,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推动退役军人进校园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可以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