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军魂映初心 退役荣光照征程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八桂大地处处洋溢着对军人的尊崇之情。广西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向军人致敬,让军魂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目前,全区已建成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78万个,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劳动年龄段退役军人46.8万人,就业稳定性达98.7%,持续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服务保障下,广大退役军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去年以来,2名优秀退役军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人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个单位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荣获“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这些荣誉不仅激励着更多退役军人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也彰显了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突出成效与退役军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八桂军魂映初心退役荣光照征程
——广西退役军人工作赋能高质量发展
搭建就业平台 激发创业活力
就业是退役军人融入社会的“第一粒纽扣”。广西以政策为笔、服务为墨,为46.8万劳动年龄段退役军人勾勒出高质量就业图景。
今年3月,广西专门出台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实施方案,17条就业举措中,包含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创业担保贷款等“真金白银”的支持。
“这些政策让退役军人从战场到职场的转型更有底气!”退役军人洪龙金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种菌技术,在柳州市柳城县打造毛木耳菌棒供应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在事业发展期,当地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给予技术指导,让他在创业路上越走越稳。
为促进高质量就业,我区退役军人系统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今年以来,线上开展直播带岗与网络招聘会,251家企业提供近7000个岗位;线下举办140多场招聘会,提供15万多个岗位。北海市试点让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学校国防教育辅导员,如今已有14位退役军人走上该岗位,这个模式正逐步在全区推开。

北海市国防教育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持枪训练。 通讯员 刘德安 摄
据统计,今年春季近5000名退役士兵参加规范化培训。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退役军人学院,开设无人机、跨境电商等热门课程。“经培训的退役军人平均起薪达5600多元,比普通岗位高。”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退役军人了解政策,开发的“桂小兵”智能助手可以24小时在线解答就业政策问题。
广西坚持用政策把退役军人“扶上马”“送一程”,积极助力军创企业成长壮大,密集出台系列重磅政策措施,配套制定《广西促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若干措施》《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措施》等7份文件,集成汇编12个部门支持广西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政策,构建覆盖资金财税、市场准入全链条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红利“免申即享、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全区退役军人市场经营主体从2024年的7.8万户突破至现在的10万户,年纳税额超30亿元,成为广西经济发展中一道亮眼风景线。
重视抚恤优待 提升服务温度
“刷优待证坐公交免票,去景区还能免首道门票,这是实实在在的尊崇。”家住南宁市青秀区的退役老兵陈坚国,每月都会带着老伴乘公交逛公园。
在广西,像他这样的优抚对象正享受着持续升级的福利:抚恤补助标准连续20年上涨,2024年涨幅达5.3%,28亿元补助经费精准发放;全区760多家医院实现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费用“一站式”结算。5月起,广西荣军医院医疗优惠升级,退役军人配偶也能享福利。老兵李世强感慨:“除了自己能享受优待,现在连我爱人也能跟着沾光。这是实实在在为退役军人谋福利啊!”
今年,我区退役军人系统为400多位老同志配备康复辅具,组织医疗队为3400多人巡诊。“家门口就能做身体检查,还有医生护士讲解健康知识。这份关怀比啥都金贵,让我们老兵真切感受到,不管过去多少年,我们都是被惦记的人!”日前,贺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贺州广济医院举办义诊活动,为军人军属及优抚对象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受到老兵们的好评。
如今,优待证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全区175个A级旅游景区对持证者免首道门票或提供优惠游览,14个市的城区公交地铁可持证免费搭乘,全区已有1800多项优待项目,涵盖旅游、医疗、金融、餐饮等领域。
广西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便捷性上也不断发力。去年以来,全区1256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累计接待退役军人来信来访1.5万人次,走访慰问退役军人47万人次,并积极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实施,退役报到等事项已实现线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腿。
弘扬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一位老兵看到修复后的战友照片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久久没有放下。”龙州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讲述的这个感人场景,是清明期间该陵园创新服务的一个缩影。工作人员介绍:“许多烈士牺牲时留下的老照片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通过AI图像修复技术,我们对历史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智能修复,让烈士们的面容重新变得清晰可辨。这项技术不仅还原了照片细节,更让烈士亲属得以再次清晰看到亲人的样貌。”据了解,今年该陵园试点运用AI技术成功修复1200余张烈士照片。
考虑到部分烈属无法亲自到场祭扫,今年广西多个边境烈士陵园持续推出“云祭扫”服务,拍摄了5700余个代祭扫视频。工作人员为每座烈士墓精心拍摄祭扫视频,记录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祭扫全过程,并通过网络发送给烈属。一位收到视频的烈属动情地说:“虽然不能亲自到场,但通过视频仿佛就站在亲人墓前。”这些暖心举措获得了烈士亲属和退役军人的广泛好评。
我区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去年以来已成功帮助2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同时,评定了4位烈士、追认了12位烈士,并及时为新评定烈士发放了593万元褒扬金。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广西的英烈褒扬工作更显厚重。

退役军人在崇左市烈士陵园为江州区第一小学学生讲红色故事。 通讯员 俞尚壮 摄
5月,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台加强烈士褒扬工作新措施,排查全区零散烈士墓,并落实3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烈士纪念设施维护与烈士祭扫服务保障。
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上,我区划定县级以上烈士陵园保护范围,申报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著名抗战英烈,举办全区英烈讲解员比赛选拔优秀人才。
今年,我区退役军人系统整理抗战英烈事迹,在主要纪念场所增设抗战主题展览。各地纷纷开展老兵讲革命故事活动,传承英烈精神。在柳州市胜利军休所携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举办“听志愿军爷爷讲那战斗的经历”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上,学生王子升说:“当听到战士们在火海中紧握枪支的故事细节,我突然明白,‘最可爱的人’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座精神丰碑。”
凝聚团结力量 厚植军民情谊
在南宁,近850家拥军单位(拥军门店),向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提供优待优惠服务达290余项;在桂林,阳朔西街的双拥盾牌与飘扬的标语,彰显对军人的尊崇。八一建军节前夕,我区退役军人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和国防教育活动。
这份深情在危难时刻更显坚韧。
去年6月,我区出现持续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洪水袭来时,退役军人志愿者闻“汛”而动,冲锋在防汛救灾一线。“我们都是背上背一个,手上抱一个,跟时间赛跑。”当时,桂林退役军人张邦云和战友们蹚着过膝的洪水,用皮划艇将孩子们一趟一趟转移到安全区域。
今年4月,玉林市容县一居民区发生火灾,当时正好路过的退役军人封业金没有半分犹豫,拔腿冲向火场参与救援。“换谁都会这么做,何况我当过兵。”封业金的话让记者深切感受到,军人的身份认同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

武宣县首家拥军药店揭牌。 通讯员 蔡泽全 摄
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方面成效卓著,今年有16个城(县)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广西始终将服务部队备战打仗视为重中之重,近两年为驻桂部队解决466个实际问题,为边防某部队新建69公里巡逻道路、加装131公里巡逻道路护栏、新建31个饮水点位。在安置工作上,安置随军家属403人,解决近5000名军人子女上学问题。
在军民共建方面,8艘以广西城市命名的海军军舰与对应城市开展密切的“城舰共建”,我区组织9个双拥模范城与边防连队“城连共建”,各地建设300多个双拥主题公园和爱国拥军示范街。

海军玉林舰“回家”,军舰开放日活动上民众“零距离”体验海军魅力。 通讯员 林声远 摄
“军魂永驻,初心不改;八桂情深,尊崇绵延。”从战场到职场,退役军人用忠诚续写担当;从政策到服务,八桂大地以温度传递尊崇。从英烈精神的传承到军民鱼水情深,我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生动实践,正是新时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鲜活注脚。
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卫平说:“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努力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退役军人真点赞、赢得人民群众好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