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祥:“第一村民”的乡村“共富梦”

“来瞄下子,你家茶叶都上‘锈’喽!”清晨的太阳刚攀上屋檐,一个浑身粘满“饿蚂蟥”的人便来到村民李昌红家,手里拿着两片铁色茶叶反复嘱咐,“叶脉都发红了,克螨药配比可别弄错。”这位指导村民防治病虫害的人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源头镇启善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朱京祥。一个人带动一个村致富的故事在这里讲起。

群众心里的“第一村民”

启善村距平乐县城69公里,曾经去一趟17公里外的源头镇,走泥土路要50余分钟车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薄弱,“十三五”期间一度属于贫困村。

2008年12月,在部队锤炼16年的朱京祥退役,转业至桂林市档案馆工作。2014年,朱京祥已成长为桂林市档案馆的中层骨干,家中孩子也正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需要照看。就是在这年,朱京祥接到了帮扶任务。一边是势头正好的个人事业和城区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边是陌生的偏远农村帮扶任务。“京祥可想好啵,别往火坑里跳!”面对亲友的劝阻,朱京祥的回复朴实而坚定,“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转业军人,这个时候不站出来、不顶上去怎么行!”

“带兵之要,贵在带‘心’。”到任伊始,朱京祥结合自身曾经的带兵经验,认为只有与村民站在一起,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攻坚克难。要当好“第一书记”,先要成为“第一村民”。

“铁脚板”踏出民情图。上任前三个月,朱京祥翻山越岭访贫问苦,深入启善村下辖的8个自然村屯,白天跑项目、巡茶园,晚上开民心恳谈会、记民情日记,用脚步丈量全村的每个角落。

“那会全村总人口1810人,壮族占比超80%,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557人。”经过细致地挨家挨户民情调查,朱京祥对启善村的情况了如指掌,正是凭着这扎实而温暖的“融入式”工作方式,他在农村这个“熟人社会”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

11年来,为了动态掌握各家各户的情况,朱京祥一直奔走在入户随访的路上,民情笔记本里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出村道路泥泞,雨季出行困难;自来水“靠天吃饭”,旱季常停水,留守儿童厌学失学情况……这些问题清单都化作了“民呼我为”的行动指南。

倾力于解难帮困的“贴心书记”

“户主覃泽春,配偶残疾、大儿子高中毕业……”翻开朱京祥建立的贫困户帮扶联系卡、政策受益明白卡,上面清楚记录着每户家庭的人口、田地、房屋、务工收入等信息。

在梳理相关政策时,朱京祥发现覃泽春的爱人符合评残政策,与其沟通后便马上代其向县民政局申报。根据办理流程,他又开车送覃泽春及其爱人到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做相关鉴定,为覃泽春家庭申请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改善了覃泽春家的生活状况。

由于启善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教育观念落后,村里不少孩子存在未能完成义务教育的情况。

2022年,村民李昌红的儿子李孝乐本应在上初中。可由于存在厌学情绪,李孝乐多次旷课,甚至离家出走到外省打黑工。朱京祥一边动员乡友帮忙劝说,一边发动与李孝乐年龄相仿的同学、朋友参与做思想工作,经耐心劝导,李孝乐回校复学。紧接着,朱京祥召集村干部与李昌红举行重点帮扶恳谈会,制订出针对性帮扶计划:为李昌红提供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鼓励李昌红种植茶叶和在农闲时做帮工增加收入、帮助李孝乐办理义务教育补贴……一系列帮扶举措让李昌红一家在2023年实现稳定脱贫。

还有一次,启善村连降大雨,朱京祥与村干部在冒雨巡查时发现,村民李佳义的房子存在漏水问题。后来经鉴定,李佳义家的房子为危房,但李佳义家不属于贫困户,维修费需自行承担。朱京祥多次上门沟通,劝说李佳义尽快进行修缮,始终无果。朱京祥经过走访得知,原来老人正与俩儿子闹家庭矛盾,不想让儿子们为修房出钱。随后,经过朱京祥和村干部的沟通劝说,李佳义的两个儿子帮老人修缮了房屋,村委会也为他家争取了部分补贴给予支持。房子修好了,朱京祥又“趁热打铁”,几次上门劝和李佳义一家,促使老人与晚辈们重归于好。

这样的故事不止于此。站在群众中,解群众之难,朱京祥用自己的行动,与启善村村民“心贴心”。

忙乎着乡村振兴的“乡村CEO”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从启善村到源头镇及各村的主干道一直是泥土路,村民们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重要的是,村民们自产的瓜果蔬菜一经颠簸便损了卖相,卖不上价钱。

“要想富先修路,从村里到镇上虽然只有十几公里,可因为路况差,开车经常需要50多分钟。”朱京祥回想修路的过程,仍感慨万千。

为了破解发展“出路问题”,朱京祥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边积极向镇扶贫办、县扶贫办、县交通运输局等进行沟通汇报,争取村道项目列入相关规划;一边积极联系本村致富能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推进项目落地。2019年9月,启善村村级主干道及连接各自然村的道路完成硬化,村民脱贫致富也迈入了“快车道”。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朱京祥结合启善村资源禀赋,提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户指导茶叶种植,动员党员干部牵头成立茶叶收购站。从科学种植到多渠道销售,朱京祥在助力茶农优产增收中当好“乡村CEO”。

在他的推动下,村民积极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每亩茶叶年收入达1.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至2.8万元。同时,他们正在招商引资筹建茶叶加工厂,为茶农稳收增收提供支持。

在驻村帮扶中,朱京祥还积极守护乡村“文化记忆”。他发现村里流传的独特壮话后,当即推动将其纳入民族语言资源保护项目课题,让乡村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

我对战友说:从接下任务的那天起,我就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面对任重道远的乡村共富事业,我们必须心无旁骛、久久为功,以甘于扎根乡村的决心,与基层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见习记者 柯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