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同心筑和平
天津市和平区委书记 姚建军
近年来,和平区坚持继承创新、共建共享、深化提升,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城区。和平区坚持“大双拥”理念,创新“城航共建”“城连共建”等双拥共建形式,与海军“和平方舟”医疗船、西藏某部边防连、96388部队、预备役第五训练基地等19支部队签约共建。
聚焦忠诚担当,进一步夯实政治责任
20世纪80年代,和平区和平路商业街开展“军民共建一条街”活动,被中宣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认定为“城市军民共建发祥地”。新时代,我们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应尽的政治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执行坚决、措施保障有力。加强统筹领导。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动态调整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宣传、人武、公安、教育、卫健等42个部门“一把手”具体负责抓落实,真正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责任”一起扛。加强机构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三级关爱退役军人社会组织,选优配强370多名有部队经历、有优抚工作经验的人员,为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加强服务保障。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完善34项配套制度,做好政策落实、矛盾化解、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维护好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聚焦强军使命,进一步强化练兵备战
坚持助推战斗力生成这个根本,在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提升备战打仗能力水平。支持部队建设。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为部队进行营区建设、家属院绿化整修、管网设施铺设、路面改造等,支持“智慧军营”建设。按照“四区三场”标准,加强民兵训练基地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完善国防动员指挥协同、需求对接、工作运行等制度机制,加强人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援保障能力。推进军地共建。统筹社会服务保障力量,组建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供水设施抢修等专业分队,推进军地资源同用、力量同组、项目共建、成果共享。
聚焦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点的双拥共建形式,实施“稳心、安心、暖心、孝心”四个工程。抓牢机制完善。为退役军人打造服务保障平台,开展“军人退役一件事”“三级联动一套网”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抓好探索创新。围绕“双拥、双融、双赢”,创新开展“七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建立军人急难愁盼问题三重保障线。抓实优抚工作。“阳光安置”、“帮扶上岗”、“互联网+就业”、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转业军官、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率100%。加强对退役军人的政治关爱、思想关爱、情感关爱,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