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抗美援朝老兵涂伯毅

  央广网9月26日消息(记者杨鸿 赵敏)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退役军人》栏目推出系列节目《归来》,探访抗美援朝老兵从战场归来后大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致敬他们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奋斗人生和奉献情怀。

  今天,刊发第二集《余生》,为您讲述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默默奉献的人生故事。

01.jpg

抗美援朝老兵、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杨鸿摄)

  1949年从重庆市云阳县参军入伍的涂伯毅,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在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的一场战斗中,他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经历了九死一生。

  涂伯毅:“十几架敌机,一直盘旋,当它凌空的时候,我模糊地发现敌机上投了什么东西下来,只听见‘嘭’的一声,就像气浪爆炸一样,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敌人投了凝固汽油弹,当时把山坡烧得硝烟弥漫,树木、杂草都在燃烧,连石头都在燃烧,我也在火海中,也烧着了。”

  生死关头,涂伯毅来不及多想,他记得左边是悬崖,于是向右冲出火海。看到不远处,好像有一个石洞,他立即冲了进去,等把火焰扑灭后,才感觉到全身火辣辣的疼痛。美军当天的进攻从下午3点开始,持续了两个小时。涂伯毅一直在石洞里躲到夜色降临,才被战友寻找到,并把他接应下山。

  涂伯毅:“那个时候,我就感觉我的手指烧卷曲了,湿辘辘的。当时脸上的皮肤、手上的皮肤都给我修剪了,做了包扎,把我扶在担架上抬下山了。我想到我已经负伤了,可能部队要把我送回国,当时心里非常难过,我舍不得我的部队。”

02.jpg

负伤前的涂伯毅(左)

  全身大面积烧伤的涂伯毅面部被毁,双手伤残,被部队送回祖国治疗。因为双眼一直蒙着纱布,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伤势如何,有一天,他趁医务人员不注意,偷跑到医院外的一处水塘,通过倒影看到了自己烧伤后的模样,不由得万念俱灰,失声痛哭。为了让涂伯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部队安排他到东北和江浙等多家知名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植皮、整形等十多次大手术,他的伤情渐渐得到了好转。

  涂伯毅:“我是面部烧得严重,眼皮也烧坏了,睫毛有点往里头倒,手烧得严重,原来手指头都连在一起了。后来给我做了多次大手术,把手指头一个一个地分开,又做了植皮。慢慢我就开始学习拿调羹和筷子。”

  1954年,伤情已经得到基本治愈的涂伯毅回到四川,两年后正式退役,住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那时,他才25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对全身大面积烧伤、双手指不能屈伸和面部严重毁容的自己,如何度过此后的余生?一段时间里,悲观情绪笼罩着涂伯毅,他不愿意到公共场所,怕见人,为了避免与更多人接触,他主动承担了休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涂伯毅:“有一次我上街去,把一个孩子吓哭了,当时我精神上受了一点刺激。我就想着还是少出去,把别人吓着也不好。所以我自己选择了做档案工作,因为那时候我也不太想让外面的人看到我的面孔,觉得这个工作适合我。”

  后来,在休养院领导和战友的开导下,涂伯毅逐渐意识到,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颓废。他开始积极面对人生,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以保尔·柯察金、吴运铎为榜样,重新恢复对生活的勇气。

  涂伯毅:“虽然现在我的手蜷曲了,我的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灵魂没有改变。只要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哪怕再小我都要去做,而且争取要把它做好。”

03.jpg

1958年6月2日,彭德怀、贺龙元帅和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演出队全体同志合影

  为了丰富伤残军人的业余生活,休养院当时成立了伤残军人业余演出队,涂伯毅不但学会了电工和舞台美工,还自学舞蹈表演、合唱指挥和打击乐器,由于他是伤残军人中少有的双眼与四肢健全的人,因此,他成为舞蹈演员中的主力和合唱队指挥。

  涂伯毅:“因为其他人没有手,我有手,其他人虽然有手但是眼睛看不见,那时候我就开始学指挥,那时候没有专业人员,我也比较大胆,就开始学。”

  1958年,表现突出的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6月1号,在北京政协礼堂向朱德、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上台与演出队成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称赞他们不仅是人民的战士,还是人民的艺术家。

  涂伯毅:“我当时记得周总理跟我握手的时候,亲切地问我负了几次伤?现在还能够唱、跳,还能够指挥,你真不错!你现在身体怎么样?你好好地保重身体。我激动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跟总理讲‘请总理放心,我的身体很好’!周总理拍着我的肩膀,我全身充满了暖流,感到无限的幸福。”

  在国防部组织的一次座谈活动中,涂伯毅还应邀担任了合唱指挥,指挥现场包括元帅、将军们在内的人一起合唱《社会主义好》等歌曲。那一年,演出队在北京待了三个多月,共巡回演出100多场,回四川后,又加紧排练,进行了全国25个省市的巡演。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休养院里来自成都郫县的美丽护工刘会兰。

  涂伯毅:“在选择舞蹈人员需要女娃娃,当时我们去选,我看到她舞蹈姿势也还可以,排下来还符合要求,全院的领导看了也很满意,所以就把她作为主要的培养对象。”

04.jpg

涂伯毅演出照

  年轻漂亮的刘会兰加入演出队后,与涂伯毅接触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本来,刘会兰就对曾经为国奉献的英雄怀有尊崇之情,与涂伯毅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涂伯毅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她,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一年之后走进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刘会兰:“我跟涂伯毅确实也是一种缘分,涂伯毅负伤了,漂漂亮亮的一个小伙子成了那个样子。这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付出。虽然刚开始也有过顾虑,后来成立了家庭我觉得涂伯毅同志非常好,事业心也比较强,好学,我觉得我们家庭很幸福,如今有了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孙儿。”

05.jpg

涂伯毅投身国防教育

  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滋润,让涂伯毅对生活更加充满了激情,在做好演出队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国防教育之中,他义务到部队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为部队官兵、广大师生和干部职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60多年来,他走遍了成都及周边地区,行程几十万公里,做报告近万场,听众近三百万人次。

  涂伯毅:“最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因为学校很多。原来我们只是讲爱国主义教育,现在就是国防教育,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不一样。青少年是我们的接班人,希望他们好好读书,学点本领,今后为党的事业,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当地生产假肢的厂子里有位工人的女儿,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高考落榜后一度悲观厌世,听了涂伯毅的报告后,这位工人请求涂伯毅帮助他开导自己的女儿。涂伯毅二话没说,就赶到这位工人家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这名残疾女孩放下思想包袱,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心。为了让这位女孩能够自食其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涂伯毅找到新都区民政局、残联、妇联等单位,几经协调,为她找了一份会计工作。

06.jpg

晚年的涂伯毅与妻子刘会兰(杨鸿摄)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张鑫说,休养院自从1951年建立以来,先后收治了老红军、老八路以及抗美援朝等各个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伤残军人2000多人,他们大都像涂伯毅这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仅在休养院安度余生,而且不同程度的实现了人生价值。

  张鑫:“他们是奉献者,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情,让他们的余生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让他们用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来感受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感受我们强大祖国和平而幸福的时代。”

  春秋风华弹指过,带伤之躯唯自强。如今,89岁高龄的涂伯毅老人,骨子里依然透着那么一种军人本色,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服务人民的情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成都好人”“四川省最美老人”“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成为伤残军人的楷模。

  涂伯毅:“我没有白白度过我的一生。国家给我们这些人员安排了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已经够幸福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报效国家。我觉得我自己做的还不够,要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07.jpg

老兵的全家福

  歌曲《转盘枪和手榴弹》,是涂伯毅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唱过的战斗歌曲。当年,因为负伤致残,他不得不离开战场,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三个儿子成年后,他把其中两个都送到了部队,如今,父子身穿陆海空军服的照片,醒目地张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让晚年的涂伯毅充分感受着军旅生涯的荣耀,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