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白衣战士,在最凶险的地方和时间赛跑了70天
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
在众多为武汉拼命的
医务人员中
有一群来自
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白衣战士
这支“白衣尖刀连”深插
在湖北省荣军医院抗疫一线
在最凶险的地方
和时间赛跑
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没有坚硬的盔甲
却有勇敢的心
有泪,也有血
他们是医生,更是战士!
70个日夜坚守
胜利的曙光,已然在前
他们诠释的八个字
更加清晰:
一线、站位、担当、支援!
一线:841
若有战,必召回。疫情来袭,我省退役军人系统立即站到一线。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把疫情防控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启动紧急机制,坚持全系统“一盘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均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提前结束春节休假,迅速返岗投入一线抗疫工作。
湖北省荣军医院,是我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抗疫最前沿——
1月20日
湖北省荣军医院被列为武汉市首批61家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之一
1月23日
被洪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再次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定点收治医院。
1→7 从一个隔离病区增至7个隔离病区,从60张床位增至170余张,省荣军医院全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除了142名医护人员满负荷战疫,院党委还招募志愿者96人,组成3个志愿服务队,积极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服务保障。
3月30日 18:00
截至3月30日18点,湖北省荣军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 4822人,收治住院病毒性肺炎病人841人。
站位:1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疫情就是命令。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全系统之力支持湖北省荣军医院,保障人力物力,并多方筹措协调物资捐赠。
临危受命,湖北省荣军医院党委迅速向全体党员、医务人员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党员要进入战备状态,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医院举全院之力,组建7个发热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终止休假,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
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
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助力湖北省荣军医院抗疫工作。
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司局联系河北拥军模范捐赠口罩和防护服,并联系中国红十字会落实捐赠款200万元;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及时送来医疗防护服120套;
建设银行武汉光谷分行协调海外捐赠咬嘴雾化器500套、防护鞋套6000个、防护服500套、护目镜250套;
省财政厅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安排20万元慰问省荣军医院医护人员……
更有退役军人事务部派出的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医疗队,40位医务人员驰援而来。
所有这些,为湖北省荣军医院战疫,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担当:142
湖北省荣军医院,142名医护人员坚守一线,他们无悔。
在湖北省荣军医院,内三科主任刘玉梅和她的同事们最长曾一个星期没有离开隔离病房。
甚至于在陆军军医大学上学的女儿放假回家,久别重逢,她却只能含泪拒绝女儿的拥抱——
“妈妈,我想抱抱你!”
“妈妈身上可能带有病毒,不能抱。”
新成立的发热四区由原内一科全面接管。内一科护士长童振振带领科室人员,着手转移病人、打扫房间、清洁消毒,第二天上午11点30分,开始收治患者。
2月1日,童振振病倒了,经过CT检查和验血,显示感染了新冠肺炎。
为了不让同事们太担心,她在住院期间给每个人都做了简易的手工包包。
每个包包上都有一句暖心的话:加油,小姐姐、萌萌哒......
2月8日,终于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达到出院标准的童振振在自我隔离14天后,她又重返“战场”,回到岗位,继续战斗。
有人在这里坚守,也有人逆行而来。
在武汉全面关闭离汉通道之后,在外的湖北省荣军医院职工,选择了逆行,目的地是充满未知危险的医院。
大年初二,1992年出生的余亚英接到返岗通知,已经在黄冈老家的她选择自己开车返回武汉。
这位去年8月份才拿到驾照的新司机,第一次从国道和乡道曲折而行,一路开得忐忑又坚定,开了近9个小时,终于深夜抵达武汉。
次日一早,余亚英便回到工作岗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退役军人袁添是医务科的一名文职科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申请去抗疫一线,做核酸采样工作,至今还在坚守。
因为感染风险极大,尽管家就在医院对面,他也一直没有回家住。
从2月3日起,原先要到院外送检的核酸检测权限下放到省荣军医院,最多一天要做100多例,作为核酸采样组组长的袁添时常加班到凌晨。
对病人的关爱,延续到病房之外。
武汉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主持人郝丹,是一位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出院后,主治医师崔加美常常对他电话回访,关心身体状况。
在回忆起这段住院日子的时候,郝丹感动不已。
支援:40
湖北有难,八方支援。
在得知武汉的严峻形势后,退役军人事务部决定组建首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省荣军医院。
全国优抚医院积极响应退役军人事务部号召,纷纷请战支援湖北省荣军医院。
浙江省荣军医院党委通过微信群发出报名通知。短短两个小时,300多人请战。
“我参加,我能行!”
这样的誓言,在微信群里排成了整齐的队列。
2月11日,由江西、浙江、山西三省荣军医院40位医护人员组成的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援鄂医疗队,驰援湖北省荣军医院。
短暂休整后,医疗队正式进驻湖北省荣军医院,与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并肩奋战在最危险的“战场”。
2月11日下午2点,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
这是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以来,第一次以系统医疗队的建制参与疫情阻击战。
就诊患者越来越多
每个数字都关乎生命
每一分钟都刻不容缓
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顾不得休整
援鄂医疗队的目标
只有一个:抢人!
不管多忙多累,
都坚持每天查房
为了少上厕所,
穿着纸尿裤进病房
患者意识不清,
就守在床边直到凌晨
援鄂医疗队队长张大文在日记中写道:
这段日子里,有过害怕感染的焦虑,也有战胜自我的骄傲,
有数不清的战斗经历,也有道不尽的心灵感动,
有奋斗的艰辛,更有成功的欣慰。
江西省荣军医院的喻红群,是报名人员中年龄较大的一位。
在出发去集结地的那天早上,20多岁的儿子抱着她哭了。他说,“妈妈,我可以替您去吗?”
“你也不是学医的,去了能干什么?”
“我可以当志愿者,我年轻,能扛得住。”喻红群也哭了,但她还是没有答应儿子。
喻红群说,她还记得,在病房里,听到最多的,是患者说的谢谢。
她最感动的,是省荣军医院的护士魏晶,想方设法找食材,炖她们爱喝的藕汤和鸡汤。
在治疗病人之余,晏鑫鹏主动帮护士们搬氧气罐,渐渐地他也摸索出了搬运诀窍。
大家都笑称他为“搬氧气瓶的钢铁直男”。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批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完成援助任务的援鄂医疗队有序撤回。
2020年3月22日,湖北省政府在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援鄂医疗队驻地,举行欢送仪式,为40名医护人员送行。
他们满载省荣军医院的诚挚祝福凯旋。
曙光:53
3月25日,湖北开始“解封”;4月8日,武汉全面“重启”。
至暗时刻已经过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但是,有人看不到了。
除了救治一线病患,为数百名医护人员和患者配送三餐、保障抗疫“粮草”同样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蔡绪强(中)生前为一线医护人员送盒饭
蔡绪强主要承担的是医院的餐饮保障工作。
当时正值春节假期,缺人缺物,他一个人前后奔忙,最高峰时一天要送餐食将近700人份。
可他从未因为辛苦而退缩一步,47天里没有耽误过一名患者、一位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
直到这一天,他失约了。
3月9日清晨,这位疫情期间连续坚守47天的退役军人,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53岁。
就在他牺牲的当天,湖北省荣军医院又有15位治愈病人出院,而他留给同事们最后的文字,是微信群里刚统计好的送餐份数,但那个每天笑呵呵送饭的蔡大哥,再也没能出现。
3月20日,中共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追授蔡绪强同志为厅直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因为我们都是当过兵,所以我一直叫他‘蔡班长’,蔡班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援鄂医疗队江西省退役军人晏鑫鹏说。
临危受命,经纶济世
保国安民,当世为尊
救命之恩,无以尽报
仅以拙笔,愿君安好!
这首写在药盒背面的诗
是刚治愈出院的患者
李先生写给湖北省
荣军医院内三科
(发热二区)
医护人员的
在诗的后面
李先生把他看到的
听到的所有医生和护士的
名字都写上去了。
他说,这些名字值得铭记与感谢。
“白色的战袍下,分不清是谁”
但我知道你们为了谁
胜利的曙光
是你们拿命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