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做红土地上的守望相助——赣州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广大退役军人“疫”线纪实
12年前,赣州驻军某部干部在转业报告上写下“若有战,召必回”的铿锵誓言,响彻大江南北。从此,这六个字成了赣南这片红土地上退役军人不约而同的心声。
12年后,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赣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带领广大退役军人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在危难中请战,在朔风中逆行。
戎装一日,忠诚一生,曾经的绿军装绘就了他们生命的底色,红色基因根植于他们流淌的血脉。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以最美的姿态冲锋在前
1998年奋战在长江抗洪一线,他和战友用臂膀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堤坝;2007年投入抗冰救灾,他用血肉之躯与冰雪搏斗;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空降兵的他又奋不顾身跳进震中……
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抗震救灾英雄邵秋华仍然身先士卒,像以往执行任务一样整理好战备包,奔赴一线抗“疫”。没有人知道,他前不久还因风湿痛导致半个月起不了床。病痛经常折磨地他直冒冷汗,他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疫情就是召集令、疫情就是冲锋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向全市退役军人发出《众志成城 抗击病毒》战斗檄文,建立健全战时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功能,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带领广大退役军人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在防控“疫”线。
红土地上的退役军人追寻着先辈初心,闻令而动,向战而行。
战“役”中,人们记住了一位到与病毒殊死搏斗的医生。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结核科医生、复员军人廖强隐瞒了妻子生病隔离,小孩才1岁由体弱多病的母亲帮带的个人困难,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一线战斗,从除夕一直奋战到2月29日最后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战“役”中,人们记住了一位“逆行”800公里的退伍老兵。
退役军人周阳福撇下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双亲,独自驾驶车辆日夜兼程800公里,将南康蓝天救援队全体队员送达武汉疫情防控预定地点,又和队员们一起搬运、抢运物资。
战“役”中,人们记住了一位“消杀剑客”。
龙南县退役军人企业家谢飞龙带领公司队员,每天背上30多斤的药水,裹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拖着厚重的胶鞋,戴着橡胶手套,义务消杀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区域。
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23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发挥“一贯到底”的体系优势,133名干部职工活跃在物资保障、防疫消杀、站岗巡逻、设卡检测等各个环节。
。。。。。。
一日从军,一生当勇;一朝入伍,军魂入骨。全市6万余名退役军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抗疫志愿服务队、先锋队、突击队640支,96名退役军人和21个战斗集体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用生命向使命承诺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于都县马安乡溪背村退役军人、村委会主任郭冬生,一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突发心肌梗死,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村民和热爱的事业。
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危险时刻,困难面前,红土地上的退役军人党员骨干传承先烈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中的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有人不幸离去,更多人前赴后继。
瑞金市武阳镇退役军人、石阔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春,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病,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仅仅在医院待了一天,他就拔掉针头,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出了院,奔赴抗疫战斗一线。
党旗飘了起来,党徽戴了起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在全市退役军人党员中开展了“我是共产党员!我承诺”的承诺践诺活动,一大批党员骨干主动请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当先锋、打头阵,争着把最艰巨的任务扛在肩上。
兴国县退役军人党员钟小游,组建施工班组驰援武汉,从一名建筑老板变身一名挑战生理极限的“基建狂魔”,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奋战四天四夜,准时完成了武汉火神山医院3000多平米风管的制作和安装。
章贡区退役军人党员应急突击队,每天穿梭于各个社区,协助社区将上级分派需隔离观察的人员转运到指定的地点。
转运是病毒感染风险非常高的工作,队员们需要直接面对密切接触者、甚至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患者等高危人群。他们深知可能面对的“危险”,却迎难而上。他们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真情战胜疫情。
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全市组建临时党支部105个,3万余名退役军人党员认领组织任务,639名“兵支书” 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指挥抗击疫情的重任,彰显了红色故土的红色力量。
守望相助静待花开
——用一身热血呼唤春天的到来
2月16日,一位朴实憨厚的汉子来到瑞金市血站捐血。还是穿着那身最爱的绿军装,他说穿着这身军装,感觉有温暖有力量。
他就是2008年“全省百名优秀乡村医生”,全省无偿献血奉献铜奖获得者朱林。十一年来,他志愿为社会献血5000ml,相当于一个人血的总量。
他说,他愿献出自己一身的热血,去呼唤春天回来!
一笔笔凝聚着爱心的捐款,一批批饱含着深情的应急物资,一袋袋传递着友爱的鲜血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聚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红土地上的退役军人像当年支援红军一样,为战“疫”前方提供强有力支撑。
会昌县85岁老兵郑兆林冒着倾盆大雨将1.06万捐款交到乡里,信丰县92岁老复员军人杨烈秋捐出平时省吃俭用的1000元钱,市军休所退休干部曾益胜三次捐款10400元。
青丝虽变白发,老兵依然一片丹心图报国。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下属单位党员捐款37830元,崇义县71名参战老兵捐赠12100元,龙南县退伍复学大学生林东东捐献勤工俭学的5000元。赣县区退役军人曾少颖将正在经营的酒店免费提供给政府,作为观察隔离场所。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退役军人纷纷慷慨解囊,倾己之力驰援抗疫行动。
赣州机场“老兵疫情防控突击队”24名职工献血8800ml,崇义县19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献血7000ml……
年青的退役军人用热血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退役军人企业家也勇担社会责任。赣州金宁保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向组织缴纳抗疫特殊党费1万元,捐赠医疗物资折合人民币42万余元。于都县退役军人企业家捐款6.5万元,安远县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筹集善款1万元……
守望相助,但尽所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退役军人捐款捐物200余万元,看得见的数字,看不见的背后力量,共同见证硬核“战疫”精神。
“尊崇”护航复工复产
——打好经济发展推进战
近日,全省模范退役军人、国家税务总局赣州市税务局局长吴汉江到某药企走访调研,解决企业部分生产销售费用无法入账问题,可为企业在2-3年内增加销售收入3-4亿元。
赣州市工信局消费品工业科科长、退役军人刘宇胜引导推动有条件的9家企业转产扩产应急医疗防控物资,实现口罩日产能170万只左右,结束了赣州没有口罩生产企业的历史。
安远县筼筜村“兵支书”钟兆洪坚持战“疫”复农两不误,把村里闲置的烟叶大棚重新张罗了起来,吸引了一批退役军人创业种植能手,将烟叶合作社打造成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各级退役军人系统和退役军人还因势利导,结合全省开展的 “尊崇工作法”,有序开展复工复产,打好经济发展推进战。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企业复工复产,赣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系统开展了 “四送”活动,即送政策,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领导亲自将本地出台的优惠政策送到企业家手中,宣传、解读有关政策规定和办事流程,让228家退役军人企业享受贷款贴息、费用减免、技改奖补等优惠政策164项;送岗位,将企业用工需求和退役军人求职意向精准对接,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又促成4000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就业;送帮扶,收集116家退役军人企业问题310件,安排干部脱岗驻厂实行“一对一”的“店小二”服务,目前已解决286件;送防疫物资,经多方筹措,为复工企业送口罩12000余个,84消毒液600余升,免洗洗手液200瓶,杜绝聚集性疫情感染风险。
以无畏书写忠诚,以大爱诠释本色。疫情大考前,老兵们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用实际行动慨然作答!(肖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