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城退役老兵 防疫战场勇当先锋

  每当出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总能第一时间看到退役军人的身影,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是军人的勇敢和担当,已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精神品质。我们记录了首府退役军人中的6名战“疫”先锋,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争中,他们秉承着“若有战、召必回”的庄严誓言,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纷纷加入到抗“疫”一线。

88岁老兵再现英雄本色

——托克托县退役军人高治邦

  呼和浩特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在抗击疫情的行动中,托县88岁的老兵高治邦,再现英雄本色,令人肃然起敬!

01.jpg

  高治邦老人得知疫情严重后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3万元钱捐给了政府,表示一定要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02.jpg

  老人写了一份热情感人的《捐赠信》,信中说道:“ 国家有难我分担,国家富裕我分享。我是一名医务人员,曾在朝鲜战场上救护过伤员,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袭击我国,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更厉害,想到前方参战的医护人员很辛苦,而自己年龄大,体力不好,只好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3万元捐给政府,用于前方救灾。”

03.jpg

  高治邦老人家中并不富裕,一年下来种地和养殖加起来收入才几千元,主要生活来源依靠政府补助和低保,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老人没有犹豫,虽然知道3万元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他依然选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保卫国家。    

  老人说:“虽然我家里很困难,但是国家有困难,作为部队培养出来的军人,我要先顾大局,尽我的力量,捐的钱不论多少,是我的心意,只有国家渡过难关,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2019年被授予“全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战地”玫瑰 别样芬芳

——武川县退役军人杨彩云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叫杨彩云,是一名退役士兵,2012年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军,在部队时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曾担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2014年退伍。

04.jpg

  疫情发生后,看到人武部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的倡议书,她毫不犹豫的做出决定:“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往前冲。”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瞒着家人递交了请战书。她对人武部的工作人员说:“我不是医生,也没有多少钱,但我有力气、有决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请允许我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05.jpg

  考虑到她是一名女同志,社区安排她到防控任务较轻的居民小区承担值守任务。2天后,她再次申请,去了任务更重、责任更大的入户排查和盯防岗位上。

  期间,嫂子生病,父母、哥哥都急着家里、医院两头跑,杨彩云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转眼20多天过去了,在寒冷的天气和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面前,她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毅、越发从容。得知道路管控任务缺少人手时,在兼顾社区防控工作的同时,她又主动加入到道路设卡工作中,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检查人员、登记信息、张贴标语,不漏一人,不漏一车。

  为了保证社区和道路值守排查工作两班时间有效衔接,她经常以一碗泡面简单充饥。

06.jpg

  2月14日,她收到了战友寄来的一大包N90口罩。一瞬间,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口罩紧缺的情况马上在脑海中闪现,她立即把80个N90口罩一个不留全部送到了社区。

  妈妈知道她的选择后,给她发微信说,“我的好孩子,妈妈支持你!降温了,出去执勤多穿些衣服,注意防护!”

  杨彩云仍然值守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她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就是许许多多退伍军人中的普通一员,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早日消除,我们大家都能摘下口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去拥抱恢复生机的大地!”


疫情防控战役中的父子兵

——新城区退役军人王小忠、王皓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执行此次疫情防控任务的新城民兵中,就有一对父子兵。

07.jpg

  父亲王小忠,1990年入伍,曾在武警部队服役。在他的影响下,儿子王皓,2017年刚一考上大学,就报名入伍,2019年退伍返学,现在就读于天津某大学。日趋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两名退伍兵想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为社会做点儿什么,在看到人武部发布的《致全区广大民兵和退伍军人的倡议书》后,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报名,加入抗“疫”一线。

08.jpg

  父子同站一班岗,负责西统建小区人员、车辆的出入登记、测量体温。西统建小区是开放式小区,分布在街道两侧,外地租户多,人员进出管控难。他们父子二人分工合作、认真细致,没有出现一例漏放、漏登情况。

  王皓说:“父亲经常教导我,‘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退伍兵,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执勤站岗,就要尽好职责,作为新城民兵的一员,绝不能丢脸。”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将愧疚埋在心底

——赛罕区退役军人吴廷新

  吴廷新是转业士官,共产党员,1月27日接到电话后,立即到人武部报到,并于当天下午到G59高速呼和浩特南出入口执勤点执勤。出入口人车流量大,工作任务繁重,面对排成长龙的车队和焦急等待的人群,他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顾不上吃饭喝水,只为了让车辆更快通行。

09.jpg

  由于工作出色,人武部于2月7日派吴廷新到金盛路色肯板村执勤点担任带班员。到色肯板后,他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处处带头,充分调动了本班民兵的积极性。截至2月20日,他所带班组工作扎实、作风过硬,未漏一车一人。执勤期间,他还多次向执勤点临时党支部建言献策,有效改善了各部门人员的内部关系和防护、生活保障条件。

  执勤人员每天接触大量车辆、人员,属疫情传染高危人群。为避免交叉感染,他每天住在区人武部,从未回家住宿。家里人买东西不方便,他就每隔两三天,利用下岗时间购买蔬菜和生活必需品送到小区门口,跟下楼取菜的家属交代几句就匆匆离去。

  吴廷新的父母跟吴廷新住在一起。父亲因脑出血后遗症、股骨骨折,长期瘫痪在床。母亲考虑到老伴病情日趋危重,决定抓紧时间落叶归根,让吴廷新的哥哥从山东老家过来接他们回去,好让老伴临走前再见一见老家的亲戚。2月18日凌晨2点,哥哥的车到达高速出口。吴廷新办理完相关检查手续,让哥哥留在原地,自己驾车回家将父母接到高速口,与老人挥泪告别。

  他说:“这段时间一直没回家,没有好好陪陪父母亲。他们要回老家了,也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这一别,也许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真希望疫情早日解除,让我有时间弥补心里的愧疚,但是现在任务没有结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别无选择,这是我的使命!”


关键时刻看我退役军人

——玉泉区退役军人武季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武季峰一直坚守工作岗位,筑牢疫情防控战斗堡垒。

  武季峰,2007年由部队转业到鄂尔多斯路街道工作,现任鄂尔多斯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精神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领社区干部共同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0.jpg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人员调配、物资保障、数据统计、夜间巡查、值班备勤等工作中,到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作为街道防疫指挥部的一分子,武季峰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做好工作任务上传下达的同时,认真分析社区、村工作中缺点漏洞,积极解答社区、村各项工作中的疑问,带领保障组同志穿梭在28个疫情防控卡点,根据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所需,合理调配发放物资,确保每个卡点物资供应到位。

11.jpg

  在连续一个月的防控工作中,他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无一天请假缺岗,始终勇挑重担,奋战在抗“疫”前线。武季峰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觉悟。现在阵地前推了,党支部的堡垒也建在了第一线,面对困难,党员干部要干在先、冲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若有战 召必回

——清水河县退役军人陈小利

  2020年2月3日,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窑沟乡人民政府收到一份《请战书》,写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自愿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2.jpg

  写《请战书》的是退役军人陈小利,2014年参军入伍,2016年退役回地方工作。他说:“看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也应该扛起一份责任”。他的举动感动了乡领导,考虑到各疫情防控点人手紧缺的情况,乡里安排陈小利到窑沟至薛家湾的109国道防控点进行出行车辆消毒工作。

13.jpg

  “您好,请您下车配合测量体温和做好相关登记,我将对您的车辆进行简单消毒”。刚一到岗,陈小利便将消毒喷雾器背在身上开始工作。有通行车辆时他便完成消毒工作,没有车辆时他就对值班人员居住的帐篷、流动执勤岗位等区域进行消毒。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退役军人不仅有参军报国的一腔热血,也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