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面前有大义——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金川退役军人不缺席

  连日来,金川区30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疫”面前彰显大义,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从出入登记办证,到值班值守、数据信息录入,金川各街道居民小区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延续着人民军队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着组织交给的任务,成为了金川区疫情防控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招募:“若有战,召必回”  一呼百应齐上阵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随着金昌市紧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势在必行。为充实各街道居民小区疫情防控力量,2月6日下午,金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金川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面向全区退役军人发出退役军人志愿者招募“倡议书”,号召全区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新冠病毒疫情抗击。

  “你看能招募多少退役军人?”

  “有工作单位的已经全部参加了单位上的疫情抗击工作。歇业在家的一部分已经做了志愿者,疫情形势严峻,能招募多少还真拿不准!”非常时期,面对局机关的工作安排,金川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能够招募多少退役军人志愿者确实没有把握。

  “若有战,召必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服务中心低估了退役军人时刻准备上战场、打胜仗、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经过朋友圈纷纷转发,倡议书发出不到半个小时,通过微信扫描进群报名的退役军人就达到100余人。

01.jpg

倡议书发布后,金川区退役军人快速响应

  “战时扛枪,疫来抗疫;众志成城,永不褪色!向战友们敬礼!”龙云里社区退役军人廖子坡第一个进群报到。

  “有什么需要,一个老兵尽力而为。军旅锻造了魂,一个四十(岁)老兵严阵以待。”昌文里社区退役军人苏洋也来报到。

  “我是一个老兵的后人,非常时期,父亲岁数大了,他老人家要我替他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本人也是一名党员,替父亲去完成任务,有需要就给我说。”“时光不老”(微信名)进群替父抗疫。一句话,让人深深感受到一名退役老兵践行使命的决心。

02.png

关键时刻,老兵们的发言让人感动不已

  “你好战友,我是东湾人,目前住在广厦花园,暂时不用上班,如有需要可随时随地安排,金川区域内不管是市区还是农村都可以,时刻准备着”,退役军人王永真直接加了微信进行报名。

  “我今年63岁了,可能不符合你们要求的20岁至50岁的标准,但是我身体很好,如果需要,我随时可以上。”住在金冶里社区的退役老兵马文国不会使用微信,直接打电话要求参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

  “本人郝鑫,无法参加,现在金昌G570油籽洼陈金公路一线值守岗位。特此报备!”自疫情蔓延以来,金川区各单位干部职工中的退役军人没有春节,不畏严寒,奔赴一线,参与抗击疫情,遗憾不能加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但仍积极响应声援。

  集中招募只有1天时间。截止7日中午,群内报名人数达到400余人。经过工作人员加班统计回访,最终确定281人。因各街道报名人数不均衡,工作人员对相邻街道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进行了调配,并在群内及时发出了调整通知。“只要能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到哪儿都一样!”退役军人志愿者和没有丝毫怨言。

  2月7日下午,281人的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6支“金川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全部移交街道安排上岗。一呼百应,共克时艰,退役军人志愿者完全服从街道安排,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奔赴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报名人数仍在增长,面对不断报名的退役军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议其主动到所在社区登记参与志愿服务。

  “若有战、召必回”在金川退役军人中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出征:闻令出动,敢打必胜

  疫情就是敌情!看不见敌人,但你没有犹豫,冲锋,是你唯一的选择。因为,祖国在召唤。

  疫情就是硝烟!不再有军号声,但你仍然会坚守,不计生死,不会退缩。因为,人民在呼喊。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和战场上不同,这次的“敌人”是四处扩散的疫情;和战场上一样,这次保护的依旧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金川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用行动吹响冲锋号角,这场战斗,必须要赢,一定能赢。

  除了个别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安排数据统计外,其他退役军人志愿者中均被安排到各居民小区负责出入证登记办理、人员管控排查、疫情防控宣传,以及夜晚值班值守。虽已立春,但金昌的天气依旧天寒地冻,而退役军人志愿者纷纷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

  “您家住哪一栋,有没有办理出入证?”早上刚下夜班的王天斌正忙碌的为7号区小区居民办理人员出入证。

03.jpg

金川退役军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王天斌是金川公司二矿区的一名普通职工,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退役军人。今年39岁的他,在朋友圈看到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倡议书后,毫不犹豫的就报了名。9日早上,王天兵刚上了一个12小时的夜班,早上八点下夜班后,不顾休息就连忙赶往社区执勤点,配合龙岗里社区工作人员对7号区小区居民进行身份信息核查登记,办理人员出入证。他说:“虽然自己已经退役了,但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挺出来,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43岁的赵永虎也是一名退伍老兵。1994年他投身军营在湖北空降兵某部服役,并参加了199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的抗洪工作,作为一名与洪水搏击过的老兵,当听到疫情的招募通知后,他放下自己手里的生意,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

  “当时在微信朋友圈看见招募退伍军人志愿者的时候,也没有多想,就直接报名参加了。退伍不褪色,就是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为金昌人民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湖北作为他的第二故乡,曾在那里服役4年。面对疫情没法奔赴湖北抗疫一线,但是他可以在金川的战场上贡献自己的一份量,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他永远是一名出发的战士。98年抗洪的事情已经过去20多年,但抗洪精神依然镌刻抗洪战士赵永虎的内心深处。

  “95后”的张愈年,是一名华东交通大学大四的学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了解到金川区疫情防控的形势后,他以退伍军人、新时代大学生和中共党员的三重身份,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配合金冶里社区,在5号区执勤。每当有车辆和人员经过,他都会上前核实人员信息、查看出入证,并对外来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劝阻。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站出来,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待在家中固然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但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站出来,尽到党员义务,保护大家的安全。同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现在正是寒假期间,每天的时间都很充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我更要将这些空闲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谈及为何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时,张愈年这样说到。

  金川路街道的金水里社区有7000多市民居住,登记在册车辆达500多辆。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和车给这里执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疫情防控期间,检查、登记、办理通行证,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因为数量庞大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参与大大缓解了这一状况。邱少芬,参与金水里社区服务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之一。

除少部分退役军人分配到数据处理岗位外,绝大部分退役军人都在社区、路口进行人车防控

06.png

  “从小特别崇拜军人,有个军人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看到招募退役军人志愿者,突然就想加入这个集体,和他们一起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了,我就觉得我就是军人了。我觉得我能做一些事情,我保不了大的,我只保护我这个小区,我觉着挺好的。”在聊天中才得知她是“冒充”的,但这善意的冒充也说明人民群众对退役军人的支持和认可。

  在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中,不仅有“单打独斗”的报名,还有齐上阵的父子兵。刘映亮出生于2000年,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1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士官2班的一名大学生,同时是武警部队定向培养的士官。刘映亮的父亲刘兵堂是双湾镇古城村的一名普通党员,曾经当过兵的他,脸上还保留着一名军人的担当和坚强。

07-2.jpg

07-1.jpg

  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效减少人员流动,降低传播风险,双湾镇在陈金公路和各村设置劝返点15个,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志愿者24小时轮岗执勤。村上在党员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刘兵堂第一时间报了名,儿子刘映亮也主动要求参加。

  在父亲眼里,刚上大学的刘映亮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让老刘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崽子竟然在夜晚凛冽的寒风中,一站就是8个小时。一同值班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休息会,他却说:“我年轻呢,能抗住,晚上车少,我盯着,有事叫你们”,大家都说“这爷父两个居中攒劲(双湾方言:父子俩优秀的很)”。

  刘映亮在父亲的带领下,先后参加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执勤劝返、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杀菌工作。不仅如此,当父子俩看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招募志愿者的“倡议书”后,又积极报名,在做好本村防疫工作的同时,还到社区义务参加防疫工作。

  “早上有的刚下了夜班就来了。来八点到十二点,吃个饭,下午又来,特别敬业。然后交代一些事情,学的也特别的快,一听就明白了,该咋办咋办。办出入证一坐一上午,一坐一下午,反正能吃苦也不喊累。”金昌市易方达物业公司的员工吕秀兰对退役军人志愿者赞赏有加。

  “退役军人特攒劲,守纪律,执行力强,工作认真负责任,他们的到来大大增强了我们社区的力量。社区女同志多,退役军人志愿者基本上都安排的是晚八点到第二天早八点的班,晚上特别冷特别累,但是他们始终服从社区安排,不怕冷不怕累,甚至白天没有其他工作的时候也会回到值守点,他们这种从部队延续下来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我们居民的认可和好评。”金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展对分配过来的5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表现称赞不已。在其他街道值守点,社区居民、小区物业人员也对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表现给予了一致好评。


助力:一声到,一生到。战友,你们辛苦了!

  曾记否?你手握钢枪,守卫祖国的边疆;你劈波斩浪,航行在祖国的海洋;你驾驶雄鹰,翱翔祖国的蓝天;你守护利刃,深藏在戈壁大山……

  忆往昔,你身披红花光荣入伍的场景,你汗流浃背依旧挺拔的军姿,你肩章和帽徽取下时刻的依依惜别……是否仍历历在目?

  现如今,你胸前的奖章依然绽放着光彩,光荣之家的荣耀依然闪烁着光辉,老班长的称呼依然让你热血沸腾……

  一日为兵,终生是兵。战友前线抗疫,而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金川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的退役军人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助力战友抗“疫”。

  “这几张作品,刻的不好,只是为了表达一名退伍老兵的一点心意。看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招募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大街小巷防控疫情,我也热血沸腾,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很遗憾没能参与其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做不了什么大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是可以的,就用这些剪纸作品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众志成城,战胜疫情!”退伍老兵杜春立是与雷锋同一年代当的兵,84岁高龄的他一直秉承着“做一颗永不生锈螺丝钉”的信念,从未停歇传承雷锋精神的步伐,是金阳里社区家喻户晓的好人。连日来,杜春立老人血压忽高忽低(高压190左右,低压100左右),阵咳痰多伴有头痛,尽管遗憾未能参加“金川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但是他还是怀着战胜疫情的决心,在病痛的折磨中利用不到三天的时间,制作了9张剪纸作品,在耄耋之年依旧不断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为一线战“疫”的战友们助力。

杜老赠送的疫情防控刀刻剪纸画作品

  2月13日,金昌天气大幅降温。寒冷的天气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带来了挑战,但也发生了两件暖心事:战友来送姜汤了。

  “你好,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天气降温了,家里熬了些姜汤想给各执勤点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们送过去,钢锅不方便,你们能不能帮我联系个保温桶?”2月14日一大早,金川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接到一名退役军人的电话。工作人员确认了一下位置后,从“巧媳妇”牛肉面馆借了一只保温桶来到退役军人家中,只见家中已经熬好了三锅浓浓的姜汤。

09.jpg

暖暖的姜汤不光暖胃,更暖心

  “我是昨晚志愿服务点的夜班,降温了,一晚上都快冻透了。想着其他战友今天还有班,这么冷的天,就让妈和姐姐提前熬了点姜汤准备给他们送过去。”经了解,退役军人叫李伟,现在金川区集团公司镍冶炼厂工作,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1998年复员。服役期间曾在湖北参加抗洪抢险,复员参加工作后曾7次被镍冶炼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此外,李伟的父亲也是一名老兵,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现已90岁高龄,年初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卧床休息,但仍叮嘱儿子熬姜汤时“糖不要太多,腻得很”。

  无独有偶,新华路街道的志愿服务点上也有人送去了滚烫的姜汤。“天气冷,接班没多久大伙儿就冻得直跺脚。下午大概两点钟,就有人提着茶壶来给我们送姜汤。喝了姜汤,身上心里都暖和多了。”都戴着口罩,在昌荣里社区居民点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端详半天,才认出来是14区50栋的杨阿姨,他们家在农贸街开了一家名为“塞上清汤牛羊肉”的小店。

  “天这么冷,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还在为大伙儿服务,难为他们了。服务点就在店门口,也方便,就熬了点儿姜汤,送给他们暖暖身子。”顺着指引来到店内,一家三口还在忙活,门半掩着,没有营业,“不营业,不给政府添麻烦。今天打开门就是为了给他们熬点儿姜汤”,杨存善阿姨说的很轻松。

  “老爹也是退役军人,看到金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志愿者招募倡议书也想参加,因为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就没有参加,但一直念叨。这几天降温,就想着也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杨阿姨的儿子李积军一边说着话,一边和老两口把熬好的姜汤倒了出来,这家小店就是他在经营。

  除了门口的两个志愿服务点,李积军还开着车、自备一次性纸杯挨个点上送,姜汤一锅一锅的续,一直送到了晚上9点多。

10.jpg

一杯姜汤,为防控工作人员增加不少暖意

  一声到,一生到,当兵进军营是众多退役军人一生的财富。他们,尽管病痛折磨仍不忘剪纸抗“疫”表达“一名退伍老兵的一点心意”,尽管卧病在床仍不忘让曾为军人的儿子为“战友”送姜汤,尽管年老不能参加志愿服务队仍不忘让儿子为抗“疫”出一份力。“若有战、召必回”是他们共同坚守的信念,他们用无声而有力的行动助力战友,诠释了退役军人的本色和担当,与一线抗“疫”的战友共同筑起了一道道全民防控疫情的“防火墙”,抒写了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的新时代风采。

  若有战,召必回!面对国家的困难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金川区退役军人没有把“若有战、召必回”当作一个口号,而是冲锋在抗疫战场的最前沿践行在了行动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金川人民的骄傲,他们金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永远“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中国军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他们,有了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写下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