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迷彩绿在圣城曲阜闪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曲阜市退役军人闻令而动、勇挑重担,那身迷彩绿虽已脱下,但一颗红心在时刻准备着,"若有战、召必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用忠诚和使命继续撰写着"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的迷彩本色。
"黄金搭档"父子兵齐上阵
父亲赵长建,现任曲阜市姚村镇姚西村党支部书记,是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退伍老兵;儿子赵亚军,也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这个春节,因为这场疫情阻击战,父子俩第一次并肩"战斗",也使父子情在战"疫"中弥深弥坚。
赵长建作为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干部,传达镇里指示,安排防控工作,并带领党员干部在防控卡点值班值守,走家串户进行防疫宣传,摸排外出返乡人员,千叮咛万嘱咐要村民做好防护措施,不要走亲访友。
"看着父亲从大年初一就一直忙个不停的,我就想,我也是退伍军人,我也应该做点事。"赵亚军按捺不住了,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村口防控卡点的值班值守及消毒消杀工作中。他自掏腰包购买了消毒液和消毒器械,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每天穿梭在村里的街巷中,坚持为全村进行义务消毒。同时,还充当村里的"快递员"为村民免费送去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
"夫妻档"并肩作战
丈夫徐艳旭,曲阜市鲁城街道奎文社区待转业现役军人,妻子孔艳丽,奎文社区社工。徐艳旭年前刚从部队回来,一家人难得团圆在一起过春节。
1月25日下午,正在陪两个孩子游戏的孔艳丽接到奎文社区返岗通知,她毫不犹豫在群里回复"我是党员,我参战!"。得知这个消息时,徐艳旭表示大力支持。第二天,孔艳丽便投身到奎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主动请求参加对武汉等外地返曲人员的随访。电话联系人员住址后,就带上口罩和医务人员一起入户随访、检测体温,忙完30多位重点人员的随访,又和大家一起排查辖区内门头商铺,晚上她还主动提出对摸排数据进行汇总梳理、上报。
在得知曲阜市鲁城街道党工委成立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的消息后,孔艳丽又是社区第一个报名,回家后她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丈夫,徐艳旭也报名成为了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队员。1月30日一早,夫妻二人便骑着电动车踏上了社区防疫一线,奎文社区居家观察点位又多又散,疫情防控工作形式非常严峻。"我是军医,更是党员,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把风险大的人员交给我们夫妻去排查。"当天,徐艳旭便和妻子一起完成了社区内16户重点人员的体温检测和登记。徐艳旭还借助军医知识为社工、网格员示范防护办法,进行心理干预,让大家正确看待新冠肺炎,他还每天背着消杀工具对社区办公场所消毒,连续14天,夫妻二人都是忙到很晚才回家。
"我们觉得欠孩子们挺多的,尤其是对女儿,本来初七给女儿过8岁生日,又是近五年来第一次陪孩子,因为疫情防控,晚上七点才进家,既没准备生日礼物,更没有女儿喜欢的菜。"每天回家,夫妻二人看到两个孩子伸出小手想要抱抱,但是想到儿童也是易感人群,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也刻意与孩子们保持着距离。
"花甲"突击队甘当"守门员"
1月23日(除夕)晚8时,曲阜市尼山镇桑庄村的"大喇叭"对新冠病毒进行了防疫宣传。然而这个宣却成了一群退伍军人的"集结号",聚集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支年逾花甲的党员突击队。这个突击队全部由退役军人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7岁,平均年龄61岁,本是"花甲"之年的他们理应与儿孙们一起享乐,然而他们放弃了温馨的小家,在严寒中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在除夕夜收到大喇叭通知后,他们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前线。"朱玉臣大哥是我们的榜样,为了我们村人民的安全,总是冲在最前,24小时坚守在一线,后面的帐篷就是他家,吃住都在这里,他用实际行动感召着我们,我们都要当好人民生命健康的'守卫兵',践行入党的初心和当兵的使命。"47岁的王明星说。
"我是一个兵,哪里需要去哪里,我更是一名党员,不能给党员的称号抹黑,要时刻为党旗添光彩。"75岁的老朱玉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