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疫”线 战“疫”有我】抗“疫”老兵群英谱
团结的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同心山成玉,协力无不胜。
“老战友”在抗“疫”战场上相逢。在彝良龙海,15名退役老兵递交了请战书,组成小分队,在当地村委会的指挥下,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在宣威宝山镇,26名退役军人面对党旗再次宣誓。他们当中,有“汶川抗震”老兵,也有缉毒维稳英雄,有参过战的勇士,也有训练场上的标兵。此刻,他们都是党员,都是一名抗“疫”兵,在全镇106个点位,24小时值勤的哨位,随时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寻甸县倘甸镇,50余名退伍兵成立了突击队,他们是全省无数个抗“疫”突击队的一个缩影。
夫妻在这里并肩作战。在玉溪,有吴亚磊、吴思颖夫妇;在保山,有田有贵、赵小波夫妇;在版纳的基诺山寨,有李石妹、罗文静夫妇,他们都可谓是全家出动。
父子在国境线扎营。在红河河口,段朝坤、段忠文父子战斗在国境线上,一同协助边境线上的村民抗击疫情。
精神的光芒
尘满面,鬓如霜。
报国志,不能忘。
纵使青春不复返,
老骥伏枥抗“疫”忙。
老兵来了,参战老兵也来了。此次抗“疫”战,退役老兵纷纷出征,那些参战老兵更是勇往直前。在砚山,王建彬等3位参加过“79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来了,他们都是60岁的人了,看到村支部党员干部忙,便主动帮助抗击疫情。在威信,96岁的老党员刘光良来了,在彝良,70岁的张玉开老人也来了……
至高的信仰
镰刀铁锤
千锤百炼
赤胆忠心
信念如磐
风雨何惧
勇敢挑战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冬日将尽
春光璀璨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为抗击疫情,很多地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水富成凤村,19名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水富市委常委、市人武部长乔加荣亲任支部书记,每天战斗在一线。党旗飘飘,初心永照。
我们有镇沅慷慨捐款的70多岁老党员李龙生,还有无数个“热爱党、忠于党、听党话、跟党走”的退伍兵。在云县,71岁的老党员李成明自行来到村口“疫情”检测点,小心翼翼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一个用油纸袋包裹着的一沓钱,整整1000元,这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作为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要为抗“疫”出份力,发点光。在云县,还有战斗英雄杨国跃,也纷纷解囊。
天使的翅膀
有一种绿叫军绿
有一种医叫军医
军旗下我护佑和平
国旗下我护佑苍生
无论何时何地
我的梦
永远是军旗上那颗闪亮的星
景洪市急救中心主任杨志强,曾是一个卫生兵,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党员骨干急先锋。在保山,田有贵也是一名“卫生兵”,救死扶伤,抗击疫情,也是他的使命。在全省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卫生战士”。
战士的担当
退伍的军人仍是军人
阴雨的夜空仍有繁星
天塌下来用双手可擎
我要把太阳举过头顶
军魂似排山倒海的浪
意志是钢铸铁浇的墙
“战士”是我终身的荣耀
“战斗”是我奋进的姿态
“战胜”是我生命的追求
“涓涓细流汇大海,点点爱心聚大爱”,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爱和温暖感动着、包围着、鼓舞着、激励着。这种爱又潮水般地推动着、传递着。传递爱,也传递信心。许多人被感动着,纷纷加入到队伍之中。有“送菜”的,昭通的赵德祥,自己是建档立卡户,面对疫情,他将自家种的蔬菜免费送给市民。有“代购”的,在永平,马麟是在村委会工作的一名退伍兵,为了让“留观”人员安心在家,他兼职村里的“代购员”,他的摩托,比外卖小哥的跑得快。在维西,郑文胜代表22名“85年退伍的兵”捐款3420元。在双江,参过战,退伍后自主创业致富的罗明宏,平时带领乡邻致富,热心公益,此次,他又捐出20000元。
过去是“人民的子弟兵”,现在是“圈内乡的民兵”,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圈内乡到处是他们敢打必胜的身影。乡武装部长,把40余人的队伍带得虎虎生风。堵点检查组、消杀防疫组、宣传排查组、后勤保障组,犹如天降神兵,定能战无不胜。苏晓斌,漾濞县的退伍兵,疫情发生,他边照顾生产的妻子,边担忧村民的安宁,500个口罩,是他联系“四海亲朋”汇爱成海的战果,也成就了他“献爱的梦”。
有男兵,也有女兵。胡英,2013年从腾冲边防大队退伍的一名女兵,抗击疫情,她号召70人,捐款9800元。巾帼女兵,只为打赢防疫阻击战。
我们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我们有太多美丽的背景,我们向他们致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早日把这场“战役”彻底打赢,彻底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