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我来了!

  口述∣李海军 整理∣本刊记者 胡琳

  2月22日,是我在武汉的第19天。

  听说“非常时期”血源紧缺,中午我先跑到汉口火车站前的爱心献血屋去献血,没想到医务人员不在、只有值班警察,没献成。我又赶到武汉血液中心,总算献了400毫升全血。

  因为多年坚持献血,有人说我是无偿献血“爱好者”,我不过是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献点血,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叫李海军,今年51岁,是湖南邵阳县岩口铺镇花桥村的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位从事救灾工作12年的志愿者,汶川、理县、玉树、鲁甸、雅安、长宁等地震灾区都留下了我的身影。

  这一次,武汉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

  1

  1月25日,我从新闻上得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严重,武汉市决定修建雷神山医院。此时我正在四川“6?17地震”震中地双河镇做志愿者,脑子里顿时有了一个想法:尽快交接完手头的工作,赶去武汉!

  “别的灾难,你去了帮不上忙可以走,灾难你带不走。但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你去了,就有可能染病,你不怕吗?”

  “你又不是医生,你去干什么?待着就是贡献,去了还会添乱!”

  “你还是攒点钱,早日成个家,不要老是在外面瞎跑。”

  “天天花自己的钱,做别人的事情,你到底图个啥?”

  ……

  一线医护人员直面病魔都不怕,我怕什么?

  我虽然不懂医,但我是农村娃,又当过兵,身体、心理素质都很好。而且我无家无业、无牵无挂,万一搭上命,也不足惜。更何况我还会电工、泥工、木工多种技能,疫情当前,正好可以支援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

  在亲朋好友的一片质疑声中,2月2日凌晨两点,我毅然驾车出发驰援武汉。说实话,谁来劝我都不会动摇。在出发之前,我已写好遗书,做好牺牲的准备。若有不测,将自己的遗体和不多的财产悉数捐出。

  只是我万万没想到,由于关卡重重,这段奔袭竟成为自汶川地震以来最艰难的“逆行”。

  当驾车行至赤水河红军大桥进入贵州时,高速路口封路了。休息了一会儿,4点半左右,我绕道到古蔺太平出口,古蔺、赤水那边的高速也封路了,只能原路返回高速的毕节出口。

  一路上都是这样,高速公路关卡、路段被封被管制,我只能一路折腾,不停变换路线。

  从导航上看,原本仅需14个小时、总计1130公里的路程,我走了近44个小时、1700公里。怪只怪自己对疫情没经验,要是早几天动身去武汉,路上会好走些。

  2

  夜越来越深,高速路上的车越来越少。进入湖北,我知道自己离武汉越来越近,但离家越来越远了。

  终于,2月3日21时30分,我突破重重关卡,抵达了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封城后的武汉,街上行人极少,所有的商铺几乎都关了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人声鼎沸,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施工。

  “你会做什么?”

  “我当过兵,干过电工、泥工、木工。我是志愿者,只干活,不要钱。”

  “工地正缺安装工人,你明天来上班吧。”

  在车上凑合睡了一晚,2月4日一大早,我去工地报到。当时,地上散放着一大批医疗床零件,急需组装。我就被分配在组装医疗床的岗位上。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工地食堂排队领到了午餐——两个一次性饭盒,一个装着白米饭,一个装着萝卜青菜。那时,食堂还没有餐桌餐椅,大家像野炊一样席地而坐,匆匆进食,物资的紧缺可见一斑。

  后来,因为我做过电工,又被安排到中建三局安装公司的工区,加入了电缆敷设工作的队伍。我主要负责安装床位、水电、吊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和一般的工人“两班倒”不同,我都是累了才休息,不累绝不离开现场。

  在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工地特别大,有成千上万的工人,我们的工作点也经常变化,要是没跟队伍一起上班,还真得靠导航才能找到位置。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我们眼里却只有活儿。“只想快点再快点,把医院早日建好,早日收治病人!” 这是现场所有建设者的心声。

  午饭后原本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但大家都是饭后立刻回到工地。经常加班干活干到凌晨两三点,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叫苦。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一分一秒也耽搁不起。

  到了雷神山之后,倒是再没有人说我“添乱”了。“你收下吧,我们也想为疫情出一份力,你给车加油或买点生活物资应个急。”其间,不少微信好友被我感动,非要发红包给我,我一一婉言谢绝。工地领导也多次找到我,说要给我开工资,我明白领导的好意。据说,工地志愿者的工资是每月3000元,还有每天300元的补助。但我是来帮忙建设医院的,不是来赚钱的,这个钱我不能要。我只希望多做一点,医院就能早一刻建成,就能救更多的人。

  奋战13个昼夜后,2月16日,雷神山医院进入后期维修保障阶段,完成建设使命的我办完退场手续,接着奔赴下一个“战场”,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做志愿者,帮助装车卸车、运送救援物资。

  多年的救灾经验告诉我,人这一辈子,能亲自参与、亲眼见证和记录一段历史,是莫大的光荣!只要疫情不完,我绝不离开武汉!

  3

  朋友们都知道,我有个外号叫“救灾铁人”。其实,我只是坚持自发奔赴灾区做志愿者工作而已。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地震后的第三天,我关闭了自己的木工店,乘火车赶往成都。到达成都后,我被安排协助通信安装公司徒步进入北川县各乡镇护送卫星电话。

  后来,湘潭“贞安基金会”赞助我1台摩托车和每年一万元救灾资金。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又骑着摩托车赶到理县,参与救人、参与搭建活动板房、参与收农作物,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干到哪里就吃在哪里、睡在哪里,一干就是三年,直到重建工程结束。“铁人”志愿者的称号由此而来。

20200422132459.png

2013年5月,李海军帮助雅安市宝兴县地震灾民盖家里的瓦房

  在汶川,我学到了终生受用的东西——只有身临其境,才会发现大爱就在身边。我也因此下定决心继续当志愿者,比起那些逝去的生命,还能说啥苦和累?

  多年来在外做志愿者,我的收入不高,房子破旧,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加之工作危险,也没结婚,连女朋友都没有,更谈不上子女。80多岁的老母亲,一直被哥哥姐姐奉养,直至过世。对身边的亲人我是有很多遗憾和歉疚的,可是选择了志愿者这条人生路,我才能向更多处于危难的人伸出援手。

  选择从军,就应该迎着敌人上;选择救灾,就应该迎着危险上。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行,我呢,就想把救灾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