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金佳:牢牢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根本遵循 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5年第7期“中央委员笔谈”栏目,发表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署名文章《牢牢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根本遵循 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全文如下——
牢牢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根本遵循奋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裴金佳
2025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地方支持军队建设改革、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发展、军地双方密切协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双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不断推进深化内化转化,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就提出很多做好双拥工作的思路理念,在福建工作时要求对部队的事要“带着感情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浙江和上海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做好双拥共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并在实践中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谋划推进,做了大量拥军优属的实事好事。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着眼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围绕做好双拥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指明双拥工作的战略地位、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需要双拥工作给予有力配合和支持。要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和改革,主动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军队要树牢宗旨意识,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军地双方要密切协作,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工作要求,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机制,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领导双拥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双拥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高超政治智慧、宏阔战略视野和科学思想方法,精准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双拥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一要牢牢把握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属性,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密切党和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凝聚力。二要牢牢把握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战略定位,自觉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聚焦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积极谋划和推进双拥工作各项重点任务,更好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三要牢牢把握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加强军地双向服务的着力方向,坚持军地一盘棋,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扎实做好惠军利民的实事好事,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四要牢牢把握在继承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的实践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方式方法创新,为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双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军地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双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制度机制持续健全。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机构广泛设立,双拥领导和工作机构不断优化完善,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拥军职能强化,军地对接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颁布实施,安置就业、优抚褒扬、权益维护、军民共建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推出,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军服务积极有为。着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全面加强拥军支前工作,推进拥军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高效对接国防和军队改革,圆满完成裁军30万安置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滞留部队离退休军人及伤病残士兵顺利移交。大力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军人军属获得感、幸福感、尊崇感。
拥政爱民富有成效。全军部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强边兴边等重大战略实施,支援川藏铁路、西气东输、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援建“八一爱民学校”、优抚医院,打造边境地区“惠民驿站”,帮助4100个贫困村、92.4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出色完成抢险救灾、撤侨护航、维稳处突和重大活动安保等任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人民军队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作出了突出贡献。
双拥氛围更加浓厚。广泛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组织纪念延安双拥运动系列活动,“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学习宣传不断深入。持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发放优待证3600多万张,为4000多万优抚对象家庭悬挂光荣牌。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军民共建和双拥文化活动,“城连共建”“城舰共建”等活动载体持续丰富,社会化拥军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崇军拥军爱军的良好社会风尚。
双拥工作取得的这些成绩,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双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对我们做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双拥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通过双拥工作集聚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时代伟力。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通过双拥工作更好凝聚军心民心、增强全社会向心力,军地合力汇聚起强国兴军的磅礴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通过双拥工作整合军地双方优势资源。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重重挑战。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给我国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发挥好双拥工作对军地双向支持的独特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托双拥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军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同发展,有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双拥工作有效助力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当前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承载着我们党的强军夙愿。实现这个目标,是军队的责任,也是全党全国的责任。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加快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都需要双拥工作发挥更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聚焦强军胜战,对接军队建设改革发展需求,完善平战一体工作机制,下大力气解决部队所急、官兵所盼、打仗所需的矛盾问题,为人民军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前夕作出的重要指示,是这次大会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推动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和加强党对双拥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双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双拥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双拥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双拥工作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专题协商会等制度,完善各级双拥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凝聚军地协同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全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按照备战打仗所需,完善双拥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加快建设退役军人战备人才数据库,健全战时移交安置、优抚褒扬等政策制度和工作预案。建立健全现代化军供保障体系,修订完善军供站管理办法,推进重点军供站建设工程,优化保障网络,全面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供应保障质效。深化优抚医院、光荣院改革发展,找准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提质改造,全面提升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战后善后服务保障能力。积极配合部队遂行联演联训、跨区机动、抢险救灾等任务,全力做好演训场地、交通运输、后勤供给等服务,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
积极支持军队建设改革。协力推进跨军地改革任务,衔接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要求,稳妥实施退役军人、退休文职人员、无军籍退休职工等相关政策制度改革,持续推动军队退休人员、伤病残人员交接,确保部队轻装上阵、专司打赢。优化军地协同配合相关机制,完善和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畅通需求提报和军地对接链路,推动各领域特别是新兴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深化教育拥军、科技拥军、人才拥军等活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下大力气抓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后的“下半篇”文章,优化完善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标准,系统规范创建示范活动,推动更好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齐心协力为推进强军兴军事业贡献力量。
切实为官兵排忧解难。持续开展“情系边海防”“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等活动,特别是针对当前战备训练任务日益繁重、人员岗位交流频繁等特点,积极推动解决部队官兵关心的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父母养老等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投身强军实践。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健全与服役贡献挂钩、与个人德才匹配的安置机制,用好考试考核、赋分选岗、双向选择、直通安置等办法,持续提高安置质量。完善退役军人就业支持体系,研究制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加强“政、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力度,持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
持续营造尊崇尊重氛围。健全完善新兵入伍欢送、立功受奖报喜、退役返乡欢迎、节日走访慰问、重大庆典邀请参加等全流程尊崇机制,深入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最美退役军人”等学习宣传,激励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珍惜荣誉、勇立新功。用心用情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抚恤优待工作,进一步完善普惠与优待叠加、待遇与贡献匹配、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军人军属所作牺牲奉献的高度认可和给予的特殊关怀。健全英烈事迹和精神传播体系,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等活动,推动英烈事迹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推动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夯实基层双拥工作基础。双拥工作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大力推进社会化拥军,动员各行业各领域积极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做好拥军服务,不断巩固扩大双拥社会基础。建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更多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重点推动驻军多、支前任务重的地方加强双拥工作力量。通过专题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强双拥系统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双拥战线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双拥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
同时,我们要积极支持配合军队做好拥政爱民工作。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历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建强用好双拥平台,支持军队继续弘扬爱民为民光荣传统,立足自身优势,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军队所能结合起来,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助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