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寻文化根脉 续团结薪火
4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军休中心组织军休干部走进南宁市档案馆民族档案展陈一线,通过追溯民族记忆、品读文化经典、重温奋斗岁月的方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悟团结伟力,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民族工作”档案文献展厅,近500件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南宁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与丰硕成果。军休干部驻足于民族团结政策文件、民族地区发展影像前,重温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峥嵘岁月。
“这份1958年壮文推行会议记录,印证了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尊重保护。”讲解员的动情讲述让军休干部频频点头。大家纷纷表示:这些档案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八桂大地的生动实践,要把这份团结基因代代相传。
步入“那书苑”民族文化图书室,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馆藏壮锦图册、民族语言典籍、非遗技艺丛书等特色文献琳琅满目。军休干部翻阅《广西民族新貌》《壮族文化概览》等书籍,不时交流心得,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这里既是文献宝库,也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驿站,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许多军休干部在参观留言簿上写下感悟,其中一位深有感触地写道:“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
“难忘岁月——知青档案专题展”以史料、照片和实物档案再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峥嵘岁月。斑驳的“扎根农村”搪瓷缸、泛黄的《知青日记》、手绘的村寨地图,让军休干部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并对档案中记录的知青故事产生强烈共鸣。
几位曾有知青经历的军休干部动情讲述:“当年我们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深厚情谊。这段经历教会我们,民族团结需要真心换真心、实干促发展。”
此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历史为教材,进一步增强了军休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自觉。军休干部一致表示,长期战斗、工作和生活在广西,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民族团结,守护八桂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下一步,南宁市军休中心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助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文/陈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