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区:二十五载匠心筑梦 深钻细研创新高地
上海市崇明区海塘管理所南六滧水闸闸长沈挺,1978年出生于上海崇明,1997年参军入伍,1998年获评优秀士兵;1999年退役后进入崇明区海塘管理所,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偏远的基层从事水闸操作工作。中专毕业的他凭勤奋和自学成为水闸管理养护的行家里手,带教过一批名牌大学毕业的学徒;2024年,获得上海市水务海洋系统“身边匠人”荣誉称号,2025年获评“崇明工匠”。
勤奋学习,“门外汉”逆袭成“技术通”
沈挺刚踏入崇明区海塘所大门时,对水闸运行、潮汐规律、机电原理等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深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带着部队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以勤学苦练攻克一道道难关。
那些日子,他光顾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水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书籍被他翻得卷了边,重要知识点旁写满了注解。他虚心向水闸上的老同志请教各类实操经验,如关于潮水规律的崇明谚语——“初一月半子午潮,二五二六无涨无落”等,这些口口相传的智慧让他对潮汐的“脉搏”有了更直观的感知。每次水闸出现故障,他就紧跟在老闸工身边看他们如何排除故障,请教出问题的原因及如何避免发生同类问题,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着一线实践的“真经”。
2017年,在上海市水务局举办的水闸技能大赛中,当时还是初级工的沈挺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操技能,测试成绩直接达到高级工标准,跳级获得闸门运行工高级工证书。
扎根一线,小发明解决大难题
扎根基层一线20多年,面对各类水闸操作及设备问题,沈挺总能从细节中创新突破、解决难题。一次水闸例行保养时,他看到同事清理钢丝绳油污时被断丝刺伤手掌,鲜血直流,他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从农村榨油机的原理中得到启发,用两根开孔的木棒钳住钢丝绳,利用启闭机的牵引力自动刮除油污。经过多次改良,这个“土办法”升级为遥控操作的钢丝绳清污润滑一体化装置,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彻底消除了扎手的安全隐患。这项发明于202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崇明区水系发达,河网纵横。部分水闸在执行引水作业过程中,需要人工实时观测内河水位动态,耗时费力。沈挺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精心设计出一套基于内河水位控制的闸门自动化运行装置。该装置在水闸引水期间一旦内河水位达到预设水位值,便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随后自动执行闸门关闭操作。这项发明获得了2025年度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启闭机房扬尘封堵、蝙蝠排泄物侵蚀等多项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崇明区水闸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点燃星火,以“传帮带”培育“新工匠”
沈挺常说:“是国家培养了我,单位成就了我。”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青年人树立榜样。
2024年,崇明区海塘所成立海塘人创新工作室,他欣然接受邀约,将自己全部的知识与经验无私传授给水闸新员工。针对新员工对潮汐规律、机电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沈挺在实际工作中传授业务技能,在工作之余分享工作经验与注意事项;同时编写了《水闸运行实操手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看潮位表识潮汐”“摸设备温度辨故障”等实操口诀,便于迅速提升业务技能。“传帮带”的过程中,他更注重在新员工群体中埋下一颗颗工匠精神的种子。他常对年轻人说:“拧螺丝要分三次拧紧,第一次定位,第二次加固,第三次校准,一步都不能少。涵养内心定力,追求更优更好的态度最重要。”
沈挺带领工作室成员刻苦钻研崇明岛水闸日常养护、引清调水等技术,特别其是在咸潮围困的情况下合力攻关,突破了智能润滑、自动化进水等运行技术难题,创新了水闸管理的新模式。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是沈挺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锲而不舍是沈挺的工作追求;精益求精、薪火相传是沈挺的工作写照。沈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工作中只要用心、用功、用情,即使是普通人也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