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纪念章是我最大的荣耀

 “感谢共产党,这枚纪念章是我最大的荣耀!”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枋洋镇径仑村一座朴素的宅院里,百岁抗战老兵蔡友琳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前眺望远方。见到记者的到来,蔡老眼中泪光闪动,缓缓讲述起那段峥嵘岁月。

蔡友琳出生于1925年12月,是土生土长的长泰人。1940年寒冬,抗战烽火正炽,年仅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0军80师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兵。自1941年5月至1945年5月,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亲历大湖战役、闽东追击战等重要战斗,后随军南下厦门。厦门解放后,他选择解甲归田,返回故乡务农,直至今日。

虽鲜少主动提及往昔,蔡友琳却将那段为国而战的记忆深藏心底。“那时候苦啊,新兵没有军装,只能穿牺牲战友留下的旧衣,每件都爬满了虱子。”数十年光阴流逝,老人仍清晰记得初入行伍的艰辛。

作为一名护士兵,毫无医学背景的蔡友琳一切从零学起。“一入伍就接受培训,学习简单包扎与护理,我的任务就是照顾伤病员。”战事惨烈,伤员源源不断,死亡成为日常。“第一次直面死亡,非常害怕,但怕也得扛住,这就是我的职责。”

他特别回忆起1941年5月的福州大湖战役。炮火连天,即便远离前线,爆炸的冲击波仍阵阵袭来。“伤兵一批接一批抬下来,我们做完紧急处理,就赶紧往后方送。”“没有军鞋发,只能穿自己编的草鞋。”老人语气平静,每一句话却沉重如山。

1945年,他随部队参加闽东追击战,一心盼着战争结束。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整个驻地一片欢腾,“大家都盼着能过太平日子,很多人不想再打仗了”部队改编后,蔡友琳选择离开军队,在厦门短暂工作。1949年,思乡心切的他徒步返回长泰老家。“我就一路走,饿得受不了了,就向路边人家讨一口吃的。”归乡路漫,他却步履坚定,满怀希望。

随着漳州解放,捷报频传,蔡友琳深感脱离旧军队是正确选择。此后,他结婚成家,儿孙绕膝,在长泰安度余生。如今老人身体仍算硬朗,只是听力不如往年。自2015年5月起,他开始接受公益基金助养,社会关怀如暖流般温润着这位老兵的心。2015年,他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十年后,又一枚纪念章熠熠生辉,悬挂胸前。

“战争极其残酷,和平才是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常挂在蔡友琳嘴边,也是他一生最深的领悟。

从烽火硝烟到安居乐业,从乱世漂泊到乡村宁静,他的人生宛如一部行走的史书,见证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壮阔历程。抗战老兵是民族的脊梁、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英勇与爱国精神应当被永远铭记、代代相传。

“父亲年少离家,历经战火洗礼、岁月磨砺却始终行稳致远。他尝尽生活艰辛,却一直豁达乐观,这是我们子女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儿子蔡子福感慨道。

纪念章光芒闪烁,一如老人不灭的精神之火。百岁老兵蔡友琳的脸上刻满岁月年轮,更镌刻下一个民族的抗战记忆。他所亲历的,不仅是战与和的交替,更是一个国家从危亡走向新生的伟大征程。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这枚纪念章不仅是对百岁英雄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一段历史的深刻铭记,对和平精神的接续传承。它时刻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英雄永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