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乐:商海“功成”不忘本 乡村振兴“立新功”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的身影格外亮眼。他曾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在战火中淬炼出钢铁意志;也曾闯荡商海闯出一片天地,用军人智慧书写创业传奇。如今,他怀揣对家乡的赤诚,以实际行动反哺桑梓,成为优秀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他就是平乐县政协委员、县慈善协会会长、退役军人陈龙保。
1979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陈龙保响应国家号召,穿上军装成为广西边防部队的一名炮兵。在边境战争中,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他所在的六〇炮班肩负着压制敌方火力的重要使命。战斗最激烈时,战友伤亡、弹药告急,陈龙保临危不乱,凭借精湛的战术素养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一人操作多门火炮持续作战,精准打击敌军阵地,为守住阵地、赢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战后,他所在班级获评“英雄班”,他个人也荣立战功。这段战火纷飞的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意志,更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为国为民”的责任种子,成为他日后投身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
1991年,陈龙保因单位改制下岗,但军旅生涯赋予他的坚韧品格,让他从未向困境低头。他带着仅有的300元积蓄和两把菜刀,从开米粉店开启了创业之路。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的过程中,他始终秉持军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作风,凭借独创的斑鱼火锅配方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一步步将小店发展壮大,最终在云南丽江创立“龙继斑鱼庄” 品牌,十年间拓展出百余家连锁店,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成为餐饮行业的佼佼者。商海打拼的成功,不仅让陈龙保实现了个人价值,更让他积累了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资本。他常说:“是部队教会我永不言弃,这份军人韧性,是我创业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回馈家乡的底气。”
“富而思源,恩不忘本。”事业有成后,陈龙保始终牵挂着家乡平乐的发展。2014年,他毅然放弃外地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教育帮扶方面,他深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累计捐赠超60万元,用于资助平乐县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还积极支持老年大学建设,让乡村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补充。许多受助学生表示:“陈叔叔的帮助,让我们有了继续读书的信心,将来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在文化体育振兴领域,他连续四年冠名赞助平乐县“安德杯”篮球赛,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发掘和培育了一批乡村体育人才,让体育精神在乡村落地生根。赛事举办期间,村民们踊跃参与,乡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
在产业带动方面,他结合平乐县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指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成为平乐县的一张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作为平乐县政协委员,陈龙保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将村民的心声和需求反映给相关部门,推动解决了乡村发展中的不少实际问题。他的办公室墙上,“优秀政协委员”的奖状与当年的军功章并排悬挂,这既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退役军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见证。
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再到乡村振兴的推动者,陈龙保始终保持着退役军人的本色。他用热血、智慧和担当,在平乐县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广大退役军人树立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榜样。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陈龙保这样的优秀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为家乡发展注入活力与力量。(文/甘秋山、蒋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