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烽火信使
一枚泛黄的信封,静卧于山西省晋中市军休干部王战友的书房。信封于1941年由《新华日报》华北版糊制,左下角那枚“太行联合中共二办”的朱砂印,宛如一滴凝固于时光深处的热血。1979年炎夏,这枚写着“桐峪村吕村长启”的机密信封,在山西左权县麻田村一捆麻绳紧缚的“民国”老账本夹层里意外现世。命运之门悄然开启,引领王战友踏上了长达四十六载的查证烽火记忆、守护历史真迹、传递精神火炬的精神远征。
最初的6年,他如执拗的寻宝者,孤身跋涉太行山区的麻田、桐峪、武军寺村,叩访40余位白发见证者,却屡屡失望。转战山西省档案馆浩瀚卷帙,他终于在一纸泛黄档案中,找到了破解谜题的关键钥匙:1940年建立的“冀太联办”下辖“太行第二办事处”,正是信封上“太行联合中共二办”的官方称谓。历史的雾障被撕开一道缝隙。
查证之路遍布机关、部队、厂矿、农村,身份证明成为必需通行证。部队领导全力支持,明确指示:“王战友同志查证抗战史料,是在传承革命历史,只要有需求,就给开具介绍信。”从此,他的军官证里,始终夹着这份承载使命与信任的“特别通行证”。凭借它,他穿梭于北京军区、解放军报社、山西省军区等单位,一路通行无阻,备受礼遇。这份沉甸甸的认可与信任,化作他心底源源不断的动力与自豪。
一次在左权县麻田村的寻访,村党支部书记见他戎装整肃、介绍信齐全,热情接待并安排“派饭”。时值20世纪80年代,太行山村生活艰辛,每户每年仅分得8斤白面。中午他被派到一户老乡家,主人特意为他做了碗白面揪片。当他端起碗,灶台旁两个五六岁的孩子,乌溜溜的眼睛紧紧盯着那碗面,不住地咽口水。他心头一紧,起身掀开锅盖——里面全是玉茭面窝窝头。淳朴的老乡把全家珍贵的白面全盛给了他!热泪瞬间涌上眼眶,这碗盛满深情的面,他如何独自咽下?再三推让,他将面片分给两个孩子,自己拿起窝头大口咀嚼。那粗粝的滋味,连同老乡无声的大义,深深烙进王战友心底。
在漫长的查证岁月里,王战友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太行。1987年的一天,在灵石县人民武装部,当王战友将信封捧到曾在抗战时期辽县(现左权县)担任交通员的时任人武部部长王仁和面前时,王仁和激动地喊道:“是我们护送的信啊!”穿越时光的讲述惊心动魄:3名交通员将密信深缝鞋底,装成农民穿越封锁线,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之上。这幅图景,竟与1939年《新华日报》的记载严丝合缝,更完美嵌合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历史节点——一个沉睡了46年的烽火密码,终被这双执着的手重新激活。
这枚染着硝烟的信封,自此成为王战友生命中最沉重的使命火种。他将收集的抗战老账本、照片、信件倾注心血编纂成《山西抗日战争珍藏史料》(1938-1945)。2015年,这部邮集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巡展上震撼亮相。
面对北京拍卖行20万元起拍价的诱惑,邮商私下50万元议价的试探,王战友目光如炬,从未动摇。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枚信封,更是太行英魂以血染就的证物,是民族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郑重计划,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归入历史档案——让这束精神之火,回归民族的圣殿,照亮未来。
如何让烽火记忆在和平年代依然滚烫?王战友的宣讲之路,便是一条不断淬炼火焰的长征。自1989年起,那些泛黄的照片与信件便融入他的讲稿。他深知时代变迁,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他伏案钻研,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他坚持脱稿,以洪亮声音与军人风骨点燃全场;他自费购置小国旗、明信片作为互动赠礼;他还带领全场宣读爱国誓言——声音汇聚成信仰的海洋。760余场义务宣讲,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榆次区使赵中心小学,他俯身倾听童声,循循善诱,将爱国情怀如春雨渗入幼小心田;在大学城高校,他切换方式,用信封背后的历史风云激荡青春热血,点燃报国志向;在机关厂矿,他引导听众立足本职,将爱国情化为强国行的动力。他摸索出的“按需备课、脱稿互动、赠品激励、誓言共鸣”宣讲模式,被赞誉为充满活力与感染力的宣讲模式。他还与晋中市图书馆合作,依托大学城高校优势,举办学习沙龙,周末免费开展演讲培训,成效斐然。
2009年,王战友获评“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这沉甸甸的褒奖,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挖掘历史、传播火种、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肯定。
2021年5月,新华社记者看到信封上1941年《新华日报》的印记,激动难抑:“这是我们新华社前辈在战火硝烟中的壮举!”他设计的“用邮票讲述百年党史”PPT课件,被中宣部列为重点宣讲内容。
同年,作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他被中宣部特聘为庆祝建党百年宣讲师,代表山西站上全国宣讲的舞台。年逾古稀,他依然步履铿锵,自备电脑,坚持免费授课、路费自负、不接受招待,奔波于宣讲路上。
2025年5月13日,在庄重的仪式上,他将编著的《山西抗日战争珍藏史料》(1938-1945)郑重无偿捐赠给晋中市档案馆。6月9日,他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市档案馆主办的世界档案日纪念活动并现场讲解。
从1979年麻田村账本夹层中与历史的惊心初逢,到2025年仍宣讲不辍,王战友的46年是一条以生命丈量信仰的长征路。那枚泛黄的信封,是他精神远征的起点。王战友化身新时代的“烽火信使”,在和平的岁月里传递着历史深处那份永不冷却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