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4厘米的伤疤是他的“勋章”
4月的桂林,春意正浓。在桂林技师学院的教室里,一位年轻教师正在讲授国防教育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一道从左脸颊延伸至颈部的疤痕格外醒目。这道14厘米长的伤疤,见证了一名退役军人的英勇时刻,也成为他最美的“勋章”。
这名青年教师叫李凌志,199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桂林技师学院旅游商务系教师。近日,他光荣入选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拟表彰对象名单。从军营到校园、从见义勇为到志愿服务,这位25岁的年轻人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21年8月17日凌晨3点,夜色如墨。正在睡梦中的李凌志突然被窗外一阵金属碰撞声惊醒。军人的警觉让他立即起身查看,只见一名男子正攀爬木梯,手持工具盗割路边电缆。
“干什么的!”李凌志一声厉喝划破夜空。他箭步冲出,一把抓住正欲逃跑的歹徒。搏斗中,歹徒掏出锐器疯狂挥舞,锋利的刀刃在李凌志脸上划开一道长达14厘米的伤口,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襟。
“当时感觉脸上一凉,血就喷出来了。”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李凌志轻抚着脸上的疤痕,“但抓住他的手,我一点都没松。”最终歹徒趁乱逃脱,而李凌志被紧急送医,面部缝了30多针。
三次修复手术,四百多针的缝合,这道伤疤成为他永久的印记。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这位年轻的退役军人眼神坚定:“不后悔!因为我是党员,是退役军人!”
其实,这不是李凌志第一次挺身而出。2021年4月7日晚,刚结束实习的他路遇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伤者躺在血泊中,围观群众手足无措。
“让开!我是退役军人,我会急救!”李凌志一个箭步冲上前,单膝跪地进行急救。他熟练地止血、包扎,同时拨打120,联系家属。20分钟后,当救护车赶到时,伤者已脱离危险。面对家属的千恩万谢,他只是腼腆地摆摆手,悄然离去。
“冲上去是本能,没有多想。”李凌志说,两年的军旅生涯,将守护人民的信念深深烙进他的骨髓,即使脱下军装,那句“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依然铿锵。
在桂林市血站,工作人员都熟悉这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5700CC的献血总量,“桂林市无偿献血金奖”的荣誉,记录着他六年来坚持献血的点滴。更令人动容的是,他还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在部队时,班长常说军人的血是热的。”李凌志笑着说,“既然能帮助别人,为什么不献呢?”这份热血,他不仅献给了血站,更献给了需要帮助的群众。
2021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后,他转身就将奖金全部换成粮油,送到大西江镇炎井村的独居老人家中。老人们拉着他的手说:“这孩子,比亲孙子还贴心。”
2022年7月,他组建退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乡村开展志愿服务。“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李凌志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从训练场到讲台、从见义勇为到教书育人,李凌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那道14厘米的伤疤,不仅刻在他的脸上,更刻进他的生命,成为激励更多人勇毅前行的精神印记。(文/刘德安 秦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