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成立老兵国旗护卫队守护国旗荣光
“敬礼!升国旗,奏国歌!”清晨,宣城中学图书馆前响起了洪亮的口号声。在队员们的护卫下,伴随着庄严的国歌,退役军人刘礼泉抛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缓缓升起了国旗。
正值开学季,宣城众多学校都邀请刘礼泉和他的“红耀江淮”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来到学校,给学生们举行升国旗仪式。这让他格外忙碌,也让他内心很充实:“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敬爱国旗的种子,比什么都重要。”
护国旗,他们一马当先
刘礼泉从军队退役后,一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一次走访中,他偶然间瞥见了一家商店门口悬挂的国旗脱了线、褪了色。当时刘礼泉忙于走访调查,也没来得及细想。等工作结束回到家中,那破损国旗的样子却不停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怎么能悬挂破损的国旗!”刘礼泉越想越不得劲,他当即来到那家商户家中。经他劝说,商户同意将破损国旗取下,由他转交给政府部门处理。这次的经历让这名老兵意识到,部分群众缺乏对《国旗法》的了解,会在不经意间违反《国旗法》的规定,损害国旗尊严。这让他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没有人来给大家宣讲《国旗法》、维护国旗的荣誉呢?
“我来带头做!”当过兵的刘礼泉说干就干,他找到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他开始着手组建老兵国旗护卫队。
建队伍,他们齐心协力
组建队伍时,刘礼泉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招募队员。
“志愿服务队的队友们都来报名,但距离组建老兵国旗护卫队的人数来说还差不少。”得知刘礼泉遭遇招人难的问题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他在全市范围内发布了队伍组建的宣传招人信息,很快就有众多退役军人慕名而来,这让刘礼泉喜出望外。
队伍人员确定了,队长谁来当?刘礼泉犯了难。左思右想,他琢磨出个笨办法:找来所有队员的资料逐一翻看。在翻看的过程中,管元庆的资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管元庆,服役期间曾参加2015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这让刘礼泉眼前一亮,他找到管元庆,邀请对方担任老兵国旗护卫队的队长。
回想起刘礼泉找上门时的情形,管元庆笑着说:“我问他为什么让我当这个队长?他握住我的手说:‘你参加过阅兵仪式,由你带队,咱们队伍才能更加专业!’我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了这份邀请。”
队伍总算搭建完成,可老兵国旗护卫需要场地训练,队员们还要有统一的服装,这些事再一次让刘礼泉犯了难。好在他不是孤军奋战,国旗护卫队的一名队员慷慨解囊,赞助了一笔资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出手相助,给予了国旗护卫队56200元的费用支持。刘礼泉也积极协调好了训练用的场地。“万事开头难!”他感慨地说。
训练苦,他们咬牙坚持
场地和服装问题解决后,老兵国旗护卫队立即投入训练。管元庆没有辜负刘礼泉的期望,他每天早到晚退,发挥自身优势,带领队员们站军姿、踢正步、学握枪、练敬礼,训练标准向军队看齐。他们从周一训练到周六,从白天训练到黑夜。站军姿时,每个人都要头顶矿泉水、手贴大腿夹扑克牌;踢正步时,必须拿线去量整不整齐……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我就一定会来参加训练。苦和累不算什么,能够参与咱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才是最重要的。”队员周钱水告诉记者,每一名队员都是怀着对祖国、对国旗的热爱投身训练的。
“战友们训练都很刻苦,都想成为咱们队里的专业护旗员。”管元庆介绍,只有符合标准的老兵们才能担任专业护旗员,参与升旗、退旗仪式。目前,老兵国旗护卫队共有队员30余人,其中有20余人达到训练标准,成为专业护旗员。
队伍训练成熟后,老兵国旗护卫队经常会去政府、机关、学校和企业,开展升降国旗仪式。平日里,他们还会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宣讲《国旗法》,讲述国旗诞生背后的故事。
“我们会一直用满腔热忱,守护国旗荣光。”刘礼泉表示,他们将通过对学校和相关单位的培训、指导,培育50支以上的专业国旗护卫队,围绕“知国旗、爱国旗、护国旗”共同开展“维护国旗尊严”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