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的蝶变之路——记徐州市“最美退役军人”陈顺庆

  初次见到陈顺庆,是在江苏省徐州市三环北路一个老旧的办公室里。2003年退役后,陈顺庆先后在企业务工、做废品回收,直到成立了年上缴利税360多万元的徐州顺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蛰伏

  2003年3月,已经40岁的陈顺庆达到了中校正营级的最高服役年限,他选择了自主择业。由于创业资金不足,陈顺庆到了一家纯净水公司任职,从基层岗位做起,每天统计全市30多个站点的纯净水销售量,除去人力和其他费用,核算出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后的几个月,陈顺庆换了几次岗,终于摸清了企业的经营架构和运营模式。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公司拓展业务。然而,市场打开之后,他却收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辞退通知书。原来,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看他的工资到了顶端,不想再支付巨额的劳务工资。换上新人,一年可以节约不少资金。

  陈顺庆再次走上求职之路。来到一个矿山设备科技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常年在外出差,跑遍了河北、山东、山西和本省的各个煤矿企业。随后,他还帮助亲友经营一家超市。虽然有了一些业绩,但陈顺庆总觉得,自己的心没有找到真正的安放之地,他又毅然辞了职。

成为“破烂王”

  决定创业的陈顺庆开始寻找合适的项目,偶遇自己的战友,建议他去做废品回收。“老连长,做废品回收零风险,但苦累脏,就看你能不能吃苦。具体怎么干,我可以教你。”陈顺庆想了想说:“我一个农家子弟,什么苦没吃过,什么苦不能吃啊!说干咱就干。”妻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退役前,你是中校军官,现在怎么能去做这个?”陈顺庆是个执着的人,不顾家人反对,他开始一门心思去学习废品回收。

  此时,他手里已经有1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另外一个战友的帮助下,他来到徐州城东北郊下淀乡杨庄村的路边找了一个约10亩地的废弃院落,每月租金100元,逐年递增。这里地处交通要道,人来车往,很适合做废品回收。在战友的指导下,陈顺庆从零做起,事事亲力亲为,蹬着三轮车跑遍了周边的厂矿、企业,收购酒瓶、塑料、碎玻璃等杂品。陈顺庆的废品生意逐渐好转起来,几乎每天有几车废旧物资发往外地。

  在废品回收站,陈顺庆经历了很多。有的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现在就是一个收破烂的。”参加婚礼时,几个人嫌他身上有味道,躲得远远的,不愿意跟他坐在一桌吃饭。陈顺庆很坦然:“我靠自己的劳动和双手吃饭,不偷不抢,一点也不丢人。”三年的“破烂王”生涯,陈顺庆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外行到内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陈顺庆租用的房子列入拆迁计划,他开始考虑转行。亲戚开了一家从事夹芯板、彩钢板生产的企业,邀请陈顺庆加入。他先后担任车间主任、公司法人等职务,还要兼职会计、炊事员等杂活,全年无休。

  然而,就在企业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3个股东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冲突,一个说可以垫资生产,允许购买企业赊账;一个认为企业利润低,产品质量可以差一点。这都让陈顺庆无法接受,3个人只得分道扬镳。陈顺庆撤出自己投资的那一股,一切又从零开始。

  冷静思考之后,他决定重起炉灶。他在徐州城北租赁了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高薪聘请了业务骨干,严把质量关。毕竟是倾注了自己半生心血的企业,他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要干五六个人的活,硬是靠一股韧劲,从竞争激烈的彩钢板行业闯出了一番天地。目前,企业员工有20多人。陈顺庆以诚信经营为本,严格按规定纳税。“咱是退役军人,可不能给部队丢脸。”

  前几天,一个与陈顺庆从未谋面的企业负责人,将一个500万的订单直接给了他,说道:“10年前购买的彩钢板,现在还跟新的一样,我不相信你,相信谁?”

  疫情期间,陈顺庆带头交纳特殊党费。近60岁的他,与其他党员一起进行志愿服务。对于遇到困难的群众,他都慷慨解囊。2019年,陈顺庆被评为徐州市“最美退役军人”。

  “向前看,不要怕。向后看,不要悔。”这是陈顺庆送给自己的话。也正是这话里的坚韧,陪伴着他,一路走过了“破烂王”的蝶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