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久: 2000次出入火场的退役消防兵

  山东省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军休干部王福久今年68岁,退休之前是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他从事消防工作30多年,与火打了一辈子交道,荣立一等功,被青岛市授予“灭火勇士”称号,被评为“灭火有功个人”,现为青岛市“消防专家库”成员。

  亲历

  重返火海救援 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1973年,王福久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他很喜欢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每当危险和灾难发生的时候,别人都是往外跑,消防队员们却是往里跑……”在消防支队30多年,王福久参与了大大小小的灭火战斗2000多次。在他的记忆中,1989年的黄岛油库大火,让他终生难忘。

  “黄岛油库发生爆炸后,我是第一批进入火场的,也是最后一批撤出现场的消防救援人员。我们在火场上坚持了五天五夜。”讲起那段经历,王福久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是坐轮渡过去的,很远就看到黄岛的上空浓烟滚滚。到达现场后我们发现,爆炸起火的是5号油罐,整个罐顶已经烧毁,情况十分危急。我带领几名中队长,深入火区进行侦查,现场情况相当复杂。现场的消防救援人员当时用十几支高压水枪组成水幕墙,对没有发生火灾的临近油罐进行降温冷却处理,防止发生连环爆炸。可就在这时,5号油罐突然发生沸溢,油火顺着油罐流淌出来,导致4号罐发生爆炸。我本能地紧缩着身体蹲下来,当时只是胳膊被炸伤,周围有好多战士受伤和牺牲,一位战友牺牲的位置离我不足5米。当时来不及多想,就是想救人。在我的后方100米处,油罐被炸出了一个口子,我和其他受伤的战士就从那个口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王福久告诉记者:“在那次火灾中我能够生还纯属侥幸,当看到战友躺在地上,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当把一部分受伤的战士救出后,我找了个对讲机跟指挥部联系,把现场的情况向指挥部做了汇报。为了控制火势蔓延,我和战士们重新进入火灾现场。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像是刚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又要重新再回去一样,那种心情,现在回想起来,头皮都直发麻。”

  经验

  遇到火情别慌张 理智判断争取时间

  对于消防救援人员来说,日常接报的火情,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火灾。比较常见的是家用电器着火;液化气、煤气罐因为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还有就是酒精、油类引起的火灾。王福久告诉记者,消防队员灭火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灭火方式,比如最常见的是用水来灭火,如果是厨房里的油、酒精等液体引发的火灾,就需要用泡沫或干粉来灭火。如果是因为液化气、煤气罐泄露引发的火灾,首先是要想办法关闭阀门开关,切断气源,还要转移周围的可燃物。这就需要市民在发现火情报警时,要尽可能说清楚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是什么东西着火,有没有人员被困、着火面积有多大,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实施救援。比如说如果是高层着火,消防部门会第一时间派出登高车,如果等到了现场再做判断,就会延误救援时机。

  因为有着丰富的消防救援经验,退休后的王福久经常会去学校、社区向大家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现在天热,居民家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拉乱接线路,容易造成电线短路。居民使用液化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关闭阀门,做饭的时候只要灶上有火,人就不能随意离开。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逃生,不要顾及财物,如果遇到逃不了的情况,要把房间的门关闭,门缝用床单堵死,防止有毒气体进入房间。很多人遇到火灾危险,慌乱中会大声喊叫,这样容易吸入大量有毒气体。正确的方法是不要喊叫,通过敲击、手电闪光的方式求救。”王福久建议住高层的居民家里可以配备缓降器,以防不时之需。

  分享

  部队养成习惯 退休后喜欢“急行军”

  退休后的王福久经常会梦到在消防支队比武训练时的场景。“我从一名消防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每天和大家一起训练,一直跟大家在一起,跟战友的感情很深。”退休后的王福久每天都会坚持“急行军”,他1个小时走6公里,这个步行速度很多年轻人都跟不上。“这是我在部队里养成的习惯,走慢了我浑身不舒服。”王福久笑着说。王福久有两个小外孙,每天接送孩子们放学的时候,他会在路上给孩子讲故事,“我也会把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讲给他们听,孩子不能娇生惯养,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希望他们长大了能选择当兵入伍,因为经过部队的锻炼,对人的一生会有很大的提高。部队团结、严肃、活泼的氛围,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很有利的。”王福久对记者说。

  在王福久看来,消防员是一个游走在生死之间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说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可是,就是这些消防员,每一次都最美的逆行,把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全放在至高的位置上。面对火灾,是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海;高空救援,是消防员架着云梯冲在最前线;灾害面前,是消防员拼尽全力保护人民周全。“消防战士们与火奋战,与水斗争,每一次出发都是生命的救援。我做了一辈子消防安全工作,今后我还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王福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