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贫困村脱贫路上的“兵支部”

  199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山这边,山那边……》的报道,讲述了安徽、江苏两个相邻的小山村——洑家村、下吴村,同饮一河水、同砍一山柴,生活条件却迥然不同,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洑家村大大快于下吴村。报道文章引发了安徽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兵支部”带领下吴村从解放思想中破茧而出,他们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用优秀的军人品质和作风书写精彩人生。

  敢担当,甘为农村发展的举旗人

  2011年,陈福元从部队转业,在市机关事务局工作,2021年作为省第八批选派干部到下吴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党总支第一书记;蒋福金是下吴村现任党总支书记,1997年退役,1999年参加村集体工作,先后担任会计、民兵营长、村委会副主任、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现任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吴定强,2004年退役,2014年参加村集体工作,先后担任村党总支支委委员、副书记、会计、村委会主任;胡新建2015年退役,扎根新疆艰苦地区一干就是五年,2018年参加村集体工作,一上任就担重任,担任基层民兵专干、会计、村党总支支委委员。

  不同的角色变化,不同的岗位需求,不同的任务挑战,这个“兵支部”都毫不退缩,甘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再访苏皖山两边,记者用“出乎预料”描述了这次采访。山这边下吴村的变化翻天覆地,思想从束缚中破茧而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个个品牌相继问世,一种种新品走向市场。山这边成了下吴村的别称,成了一个缩影、一个全景,它展示了安徽一个贫困小山村的发展变化。

  1996年开始,这个“兵支部”逐渐组成,他们积极带领群众艰苦创业,集体经济不断积累,产业项目资金全面整合,315品牌示范村建设走上舞台,村集体收入连年有突破,村整体面貌再上台阶。他们深受群众拥护,成为下吴村基层组织的中坚力量。

  讲奉献,勇为美丽乡村的带头人

  下吴村“兵支部”勇当建设美丽乡村的领路人。他们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心声,“工作上拼起来不要命”“工作狂”是下吴村老百姓对村委会这个兵支部的昵称。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把1995年《人民日报》中出名的山这边的下吴村打造成一个不一样的山这边。他们组织进行了“山两边·大家谈”讲坛,从理论宣讲到改变思想,从党员发动、干部带动到全员参与,这个小山村喜迎新面貌。

  下吴村“兵支部”用特别能打硬仗精神带领大家建设美丽乡村。下吴村的集体经济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达到100万元以上,村民个人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达到20000元以上,路通畅了,人富裕了,村变美了,一条蝶变之路在这个小山村轰然而起。

  善作为,愿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2018年,人民日报社记者再来这里,看到了一副呼之欲出的苏皖合作示范区的新格局。从教育、医保、就业到生态共治,再到不断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下吴村的不断发展有了再次向前的潜力,苏皖合作发展迎来新契机。

  下吴村“兵支部”以集体资产入股、村委会绝对控股的模式,成立安徽下吴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运营逐步发展集体经济,与江苏客商合作投资的昔慢、村集体经济入股的花涧民宿项目顺利运营。下吴村“兵支部”积极与天目湖镇对接,争取更多合作空间,实现生态共治及合作共赢,并积极协调推进伍员山景项目,打造宜游宜养生态健康旅游企业,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下吴村“兵支部”实现了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2014年集体收入不足万元的小山村,通过产业发展,2017年达到25.35万元,2019年开始纳入“315”品牌示范村建设,2021年初全面完成并初具规模。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际到位突破100万元。2021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41人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16648元。一般户纯收入人均3万元以上。下吴村游客接待中心建成,伍员山登山步道竣工,预计年接待游客量约30万人,旅游产业和茶产业收入1500万元。

  下吴村“兵支部”用热情和行动证明,优秀退役军人群体无论在哪里,都会高高树立起鲜艳的旗帜,牢记军魂,用自己的担当托起下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