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红十字老兵救援队:孔雀河畔的生命守护者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退役军人黄重光只身赶往重灾区映秀镇,参与一线救灾。
“两次差点被山体滑坡夺走生命,我不后悔。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至今悔恨不已。”救灾结束后,他暗暗立下誓言:“组建一支在灾难来临时,能挺在老百姓身前的救援队。”
“八一”建队 踏上“若有战、召必回”老兵新征程
2015年5月的一场暴雨,让“梨城”库尔勒市面临艰巨的防汛抗洪任务。各类救援力量和广大市民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奔赴守堤一线,蓝天救援队队员黄重光也在其中。
“当得知黄重光是退役军人时,我心里特别踏实。尽管救灾现场十分危险,但能和战友并肩作战,咱啥也不怕。”老兵陈玉田提起那段经历,仍难掩激动之情。谁曾想,多年后的他也成了一名专业的救援队员。
人们众志成城、击退洪水,阳光再次洒满大地,黄重光也赢来了战友们期许的目光。“大家都是当兵的,又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你就带着我们一起干吧。”当过兵的人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但却让黄重光迟迟下不了决心。
汶川地震后,黄重光遵照自己的内心,继续走在救灾救援的路上,参加雅安、鲁甸、尼泊尔等重大地震灾害救援,加入蓝天救援队接受专业训练、执行任务。一路走来,黄重光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队员,离不开无数次的不计付出和牺牲奉献,战友们能做到吗?
“灾难现场就是战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在我们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上战场,去保护那里的人们’。”战友们坚定的态度,让黄重光心里有了答案。
2015年“八一建军节”,一群“老兵”汇聚到一起,在党旗、军旗、队旗下庄严宣誓入队,巴州红十字老兵救援队正式成立。
加速发展 书写“为党分忧、为民服务”老兵情怀
“2018年8月的一天,我们接到市应急办打来的电话,要求我队赶赴开都河搜救落水人员。”时任队行动总指挥的退役军人盛勇说,“因为没有确切位置,那次搜寻、打捞持续了19天。”
7年来,老兵救援队经历了370多次这样的救援,平均每周一次。“这种出勤率在民间救援队中是十分少见的。”黄重光说,“但我们跟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2019年底,巴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式成立。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总体规划,老兵救援队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建立“1中心+6部门+7分队”指挥运行体系,开通“400—099—6085”24小时“老兵”救援电话;研究制定《巴州红十字老兵救援队规章制度、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聘用专业法律顾问、定期编印《工作简报》;制定、落实周训练计划,实行“传帮带”制度和末位淘汰制,研发“老兵翻”等实用技术和“三角勾”等特制工具,积极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配发新式装备;开展野外救援演练、体技能考核、新装备培训……
老兵救援队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打出一套精彩“组合拳”,大大提升了整体战斗力。截至目前,在山洪等灾害中组织救援超过6000人次,成功打捞遇害者遗体180余具、拯救了18名遇险群众的生命,为示范带动各类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探索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提档升级 强化“自主发展、协力共进”老兵理念
“黄队,我考上RESCUE(救援潜水员)证了!”队里的潜水教员朱城业,在电话那头传来了喜讯。
黄重光心里暗暗高兴。目前,队员中考取绳索救援操作员等国家级资格证书的18人;考取无线电操作员等省级资格证书的38人,取得省级以上有关资质队员占比46%。全队队员均取得州急救员证。
是什么让一支民间救援队快速“武装”成全员过硬的专业救援队?这还要从3年前队里实施的3项机制说起。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专业救援水平,但却通过自主发展和协力共进的理念去实现。”赈济救援分队队长陈玉田接着说,“具体来讲,就是形成3项机制:一个是人才强队机制,通过选派队员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核并取得资质,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
除此之外,还建立双向培训、联动联演两个机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选送24名队员到北京、南宁、珠海、青岛等地接受地震救援、水上救援等专业培训;邀请全国民间救援“9958”平台优秀团队开展案例教学、互学互鉴。通过当地联动和跨区联演相结合,配合政府消防、地震、海事等部门开展复杂条件下联合拉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组织的东盟12国联合搜救演习,顺利完成地震坍塌等课目。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动联演29场次,550余人次参加,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升协同救援能力。
创新实践 贡献“一专多能、军地共用”老兵力量
2022年4月8日,老兵救援队秘书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王新军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根据上级指示,要求我队立刻开赴和硕县进行防疫消杀工作。接到命令后,队长黄重光迅速启动预案,迅速完成收拢人员、检修车辆、装载物资和开赴指定地点等各环节各项任务。在9天的艰苦奋战后,出色完成防疫消杀等工作。
哪里需要哪里去,是人们对这支队伍的印象,更是“老兵”们始终坚守的底色。
自2020年以来,老兵救援队共出动超过2000人次、车辆300多台次,对库尔勒市477个学校幼儿园点位进行防疫消杀,跨区支援百余次,惠及群众35万人次。2020年底,队员刘萍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称号。
除了抗击疫情,老兵救援队还自觉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
近年来,巴州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以举办“中国速度赛马大奖赛”库尔勒开赛等国家级文体赛事为契机,推进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老兵救援队主动申请担负20多项大型赛事活动的安保、线路指引、应急救护任务,先后保障近200支全国参赛队安全顺利完成比赛,服务观赛游客5万人次,展示了新疆退役军人良好风貌和过硬作风。
根据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老兵救援队选派58名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退役军人队员,充实巴州军分区民兵预备役队伍。“回到人民军队大家庭,让我无比激动。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队员张国喜兴奋地说。队员们定期参加军事训练和巡逻备勤,常态化开展支前各项准备;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方阵,配合开展联防联控和治安排查,推动“老兵”力量变“一专”为“多能”,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