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全——一生钟爱“海军蓝”

  十余载从军,你是亮丽的“海军蓝”;

  二十余年打拼,你是企业的“掌舵者”。

  一风一浪,见证你在潜艇上的顽强坚守;

  一砖一瓦,垒起你的商业梦想;

  一枝一叶,彰显你的战友深情。

赵凤全1.jpg

  赵凤全参加“闪亮的名字”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曹舒昊 摄

  来到华丰裕达公司,如同走进一个现代化小镇:蓝天白云,绿树成茵,洁白的院墙,院子里有食堂,有洗衣房,有职工宿舍,有幼儿园,有小卖部……

  洁白的厂房外墙上,贴着14个蓝色大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远远地走过来一群下班的职工,也是喊着口号、列队前进。

  不出记者所料,这家“军味”十足的公司,创始人是退役军人。

  “不管我从事什么职业、穿不穿军装,我的底色永远是一名军人。”华丰公司党委书记赵凤全说。

  潜艇战士

  1983年12月,赵凤全告别父母和四个哥哥姐姐,来到海军某训练基地,成为潜艇部队的一名海军战士。

  潜艇部队生活很艰苦,尤其是出海训练时,在狭小的舱室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他们一呆就是一二十天,吃不到蔬菜,睡觉得蜷着,走路得猫着腰。因为高温高湿,他们常常满身大汗,可艇上的淡水储备,连洗脸洗澡都很奢侈。

  最难忘的是1988年一次去南海执行任务,返航遇到台风,一路上在风浪里颠簸,他和战友晕得厉害,连续几天粒米未进。

  在这样的环境里,赵凤全一干就是14年,并在第三年入了党。“部队虽然艰苦,但我后来创业用到的能力和品质,都是部队教给我的。”赵凤全说。

  赵凤全一直钟爱海军蓝。就连公司院墙上贴着的口号,都是标准的海军蓝。

  1997年底,带着部队生涯满满的馈赠,赵凤全回到故乡。

  酒店试水

  退役回乡的赵凤全,被安排到一个不景气的企业上班。可他不想在那里熬日子,和战友合计着干点啥。

  赵凤全的家乡在河北省武安市,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地方。因为位置重要、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赵凤全和战友合计着开一家酒店。

  他们把酒店建好开张,因为起点高、定位准、服务好,开业不久就生意火爆。

  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在不知不觉中靠近。

  1998年的一个炎炎夏日,武安连下几天暴雨,正在酒店和员工一起忙碌的赵凤全得到报告,酒店供水出现问题,继而发现卫生间地面开始慢慢往上渗水。很快,房子墙面开始逐渐倾斜,地基在慢慢地下沉,员工惊慌失措而出……

  眼看着酒店由于水患成了危楼,痛心之余,他和战友下定决心:干!咱当兵的,再难也能挺过去!楼可以垮塌,事业不能倒下。

  于是,他和战友发动所有渠道,求助各种资源,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几个月后,一座两层的新饭店拔地而起,比原来的饭店更大更气派,他们给酒店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二十一世纪商务俱乐部。

  赵凤全在部队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力做到最好。尽管资金有困难,但也在饭店投入上毫不含糊:厨师是从厦门高薪聘请来的,饭店服务员用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科班生,食材原料是从产地运过来的……

  一时间,酒店宾客盈门,天天爆满。仅用一年时间,该酒店就成为武安市最具影响力的酒店。

  进军焦化

  酒店迈入正轨后,赵凤全和战友开始琢磨着向着下一个目标迈进。

  武安邻近山西,煤矿业和钢铁业都很发达。赵凤全瞄准了煤炭和钢铁之间的中间产业——焦炭行业:买来煤炭,经过高温干馏制成焦炭后,再把焦炭卖给钢铁公司,成为炼钢用的燃料。

  说干就干!2002年,赵凤全和战友注册新公司,向焦化行业进军。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焦化行业是高科技行业,从零开始哪有那么容易?

  但这难不倒当过兵的人。没有资金,找银行贷款把公司办起来;没有工厂和设备,把别人关停的旧工厂租过来;不懂技术,高薪从外地公司聘请工程师来;不会管理,一点点学起来……

  公司创办初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学习能力派上了用场。赵凤全和工程师一起,每天攻克难关,厂子慢慢运转起来了。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新建焦炉烘炉投产。一连几天,赵凤全一直盯守在现场,不曾合眼。外面刮着七八级的大风,他和烘炉的员工守在新建的焦炉旁,不停地加煤,不停地调整,连续作业疲劳至极,竟然站着睡着了。但无论怎么努力,焦炉温度总是停留在七八百摄氏度,达不到投产装煤所需的900多摄氏度。

  后来他们才知道,因为新建的烟囱吸力调整装置存在问题,才导致温度提升困难。

  类似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赵凤全经历过很多不眠的夜晚。有一次,他连着20多天住在办公室,等他回到家,连家里的狗都不认识他,朝着他叫了半天。

  家里并非没有牵挂。赵凤全的母亲瘫痪在床多年,妻子后来也因车祸而失去自理能力,但每当想到厂里的事情,想到背后的2500多个家庭,他只能请别人来照顾家人,自己扑身在公司的发展上。

  随着困难一个个被克服,工厂发展越来越快。通过近20年艰苦努力,华丰公司从一家年产8万吨焦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冀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焦化能源企业之一,年营业额逾7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500多个。

  军人本色

  一天,在洗备煤分厂工作的退役军人常江林找到赵凤全:因为家里困难,想让爱人也到公司来上班。赵凤全一问,他媳妇平常主要在家做饭,于是给安排到了食堂上班。

  后来,常江林把弟弟也介绍到了厂里。再后来,他儿子、女儿从学校毕业后,也来到公司工作,并成长为部门骨干。常江林经常说:“没有公司,就没有我们家幸福的今天!”

  在华丰公司,像常江林这样的退役军人有200多个,公司中高层领导中,退役军人占比近50%。

  华丰公司的“军味儿”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公司成立了退役军人之家,设立了退役军人风采展室,每年“八一”都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公司在2008年就建立了民兵组织,定期开展军事训练。每逢此时,让人仿佛置身军营。

  在赵凤全看来,员工幸福了,公司自然就会有效益。在华丰公司工作的人们,脱下工装可以直接扔进洗衣房;工作之余可以去活动室放松身心,去味馀书屋读书;孩子考上大学可以领到公司发的奖金;离家超过5公里的职工,可以住职工宿舍,设施一应俱全……

  为扶助贫困生上大学深造,赵凤全决定每年从武安市当年的高考落榜生中,挑选部分优秀贫困生到省内高校对口深造。公司负责他们的全部费用,上学期间计算工龄,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公司就业。华丰公司为此支付600多万元,500多个孩子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华丰公司的“军味儿”,还体现在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焦化行业是一个重污染行业,炼焦过程中会产生富余煤气,一开始利用有限,只能排放掉,既造成环境污染,又导致能源浪费;焦炭运输中也会造成粉尘污染。

  面对如此现状,赵凤全坐不住了。尽管当时工厂组建时间不长,资金匮乏,他们还是下定决心,投入巨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年来,华丰公司一共投入约15亿元,用于环境治理。购置发电设备,将排放的煤气用于发电,已发电近12亿度;建设2套干熄焦装置,消除湿熄焦造成的“白烟”污染;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中心,实现物流运输全密闭,降低道路抑尘污染……2020年10月,华丰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逐渐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花园式工厂。(天丫)

  

赵凤泉2.jpg

  人物简介

  赵凤全,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1997年退役,河北省华丰裕达集团党委书记。

  他白手起家,从开饭店做起,后涉足焦炭行业。经过近20年努力,公司从一家年产8万吨焦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冀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焦化能源企业之一。作为民营企业党委书记,注重用党建引领企业经营管理,建企之初,公司就成立党组织,是武安市最早成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公司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党建+社会责任”发展道路,重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帮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司退役军人200余人,协调其他企业帮助250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解决就业;他帮助寒门学子圆求学梦,先后资助500多名贫困学生上大学,支付费用600多万元;组织公司员工向灾区捐款、修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捐款捐物价值1000余万元,累计向社会捐款7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