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做志愿服务引航人——荣成市退役军人 尹力军
尹力军,现任荣成市热电燃气集团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从2007年开始,带领身边的朋友探索开展爱心扶贫活动,2015年12月,发起成立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成为荣成市首家爱心公益组织。截至今年9月底,共发展注册会员4700多名,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0多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万多小时,被誉为荣成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协会先后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威海市优秀志愿组织”等荣誉称号,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威海市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小水仙”激发了我的公益初心
我工作之余喜欢爬山,与几个朋友一起创建了“引航户外登山俱乐部”,结伴攀登了荣成周边的大山。2007年春,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我通过同行的一位老师得知,埠柳镇有一名叫水仙的学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这引发了我到小水仙家中看看的想法。
那是一个寒冬,我和朋友一路打听,顶风冒雪找到小水仙的家。一进门,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正在院子里用刺骨的冰水洗衣服。她衣衫单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怯怯地却很有礼貌,将手上的水在衣服上擦拭干净再和我们握手。从女孩的养父母那里得知,女孩叫水仙,从小就被寄养在老两口家中,跟随这对年迈的老人生活。老人承包了一片梨园,小水仙除了上学,很多时候都在梨园帮忙干活。联想到自己娇惯的女儿,总在父母面前撒娇,家务活从不伸手,我更觉得痛心,便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小水仙继续上学。与几个好友商量后,我们决定一起对她进行了长期帮扶,资助她初中四年的学习开销。小女孩最后考上了技校,我又联系学校给予她勤工俭学的帮助。毕业后,我拜托亲友帮她找到一份工作,现在她已成家,我心里觉得十分安慰。
在协会正式注册之前,我和朋友共资助了3个孩子,其中一个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医科大学,许多孩子如今还和我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不忘问候我这个“尹大叔”,这让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我对孩子们说:“忘记我们,忘记苦难的岁月,去开始新的生活吧!”
“光脚的孩子”让我明白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
到2014年底,登山俱乐部会员已发展到160多人,大家自发组织参与一些帮扶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公益事业的力量和温暖。起初,我更愿意一个人默默做点事。直到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云南怒江洛本卓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光着脚丫在土操场上踢足球,我马上跟朋友买了43双足球鞋给孩子们邮寄过去。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发来微信给我看,孩子们还是光着脚,鞋子被整整齐齐摆在田埂上。孩子们说“一双鞋子舍不得踢,得留到过年呢……”
我又陷入了沉思,自己可以为孩子们送去第一双鞋,那第二双呢?他们以后上学的钱呢?一天晚上,我在睡梦中醒来,摸着黑在手机里打下一行字:“这个世界的改变不是因为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数人做了一点点。”
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大伙儿集合到一起!为什么不成立一个民间组织,发动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呢?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经过筹备,2015年12月12日,荣成市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协会命名与我女儿尹航谐音,寓意我将会倾注全部爱心,呵护其成长壮大。
“轮椅上的旅行”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协会成立之初,我们设立了荣成市第一面“爱心墙”,挂上爱心人士捐赠来的衣服,让有需要的人能随时取用;针对特困家庭及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开展一次微心愿认领星光行动,满足他们的心愿;针对缺少照料的残疾人,开展常态化爱心助残、扶老助残志愿活动……
协会有一个110多人的残友群,从2017年起,每季度我都会组织一次“轮椅上的旅行”志愿活动,每季度上门接送残友走出家门,参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到天鹅湖观赏大天鹅,到爱心医院免费体检,带残友体验乘高铁出行……很多残友因为生平第一次尝试新鲜事物而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伤残老兵郭大哥跟我说:“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这一辈子就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了”。有一天,我如约来到郭大哥家,这次是打算带他去樱花湖转转。一进门,我就发现平时很少有人来的郭大哥家比往常热闹了许多,有三个我不认识的残疾人在跟郭大哥聊天。原来,他们从郭大哥口中听说了我们的活动,也想跟着去看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集体外出游览不仅让他们结交了朋友,也收获了自信和快乐。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我深感累点又算什么,这更坚定了我在公益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决心。
“我是一个兵”鞭策我要为老兵做点事
一朝戎装在身,终生报效祖国,我当过12年兵,对于军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他们最小年龄88岁,最大年龄已近百岁。通过多次接触我发现,他们尽管上过战场、立过功、受过奖,但多数人都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共和国的建设奉献了一辈子。我觉得,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值得我们尊重,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情,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生动、更幸福!于是,我发起了“集结号关爱老兵”这个常态化公益活动,已寻访了86位抗战老兵,每周开展一次关爱慰问活动。
我看望的第一位老兵是寻山街道93岁的樊春礼。老人平时一个人住,我带着牛奶、羽绒服、拐杖等慰问品去看望他,但老人说自己啥也不缺,就是家里没个动静,闷得慌。回来以后,我恶补了历史知识,再去看望老人的时候,就能和他聊聊莱阳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再后来,老人习惯了我们的到来,每周六都会搬个马扎坐在村口,等着我们,逢人都会自豪地说,今天有人来看我。今年5月20号,老人去世了。他的女儿特意打电话告诉我,“尹会长你们不用再来了,我父亲走了。他说和你们在一起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他弥留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嘴里一直念着你的名字……”听得出,她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又哽咽了起来,我流泪了。我再也看不见,大老远就冲着我们招手的樊大叔了……
崖头街道道南姜家村94岁的老兵姜德仁,由于自幼家贫,不知道出生年月。我便与老人商定,将每年12月30日的“协会年会日”定为老人的生日,每次我们在为协会庆生的时候都会为姜大叔定一个大蛋糕,和他一起过生日!去年过生日,姜大叔喝了点酒,这位在战场上从未流过一滴泪的老兵哭了,90多岁的他哭得像孩子一样……
看到老人行动不便、腿脚不利索,我发起了“五个一工程”,即给老兵送一件合身的羽绒服、一台收音机、一个拐杖、一个生日蛋糕、拍一张军装照。荣成举行滨海国际马拉松赛的时候,我组织志愿者推着老兵到樱花湖绕行一圈,让老兵们感受在家乡举行国际大赛的荣耀。有位老兵激动地和我说:“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看外国人,现在你们推着我出来一看,怎么满大街都是外国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发起“100面国旗送给最可爱的人”公益活动,将100面国旗送到老兵的家中。挂国旗的时候,老兵们都非常激动,认真整理自己的衣服,眼含泪花,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郑重而庄严地向国旗敬上一个军礼,久久不放下……
“益路同行”让军人本色闪耀滨海小城
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其中很多都是退役军人。我就想,军人在部队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为什么不发挥退役军人的特长,组建一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呢?我本身也是一个老兵,也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退役军人组织起来,一起干点正能量的事。今年2月,通过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品牌影响力和个人的组织能力,我成立了由87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八一军旗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秉承“脱下军装还是兵,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宗旨,开展了老兵跑腿、义务交警、义务消防、义务搜救等志愿活动,不仅让接受服务的社会大众从内心增强了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支持,也让退役军人有了延续职责和使命的新舞台,带动了一批退役军人在志愿服务、回馈社会中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上也树立了退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我工作单位里有一个退役军人老张,一度受部分战友鼓动和影响,对安置政策不太满意,工作比较消极,情绪不够稳定。在我的动员下,他也加入到服务队,没事就跟着我做社会公益,如今已经成为了服务队的骨干,思想也变得阳光向上。他时常对我说:“退役之后,很失落很空虚,感觉找不到组织和方向,自从加入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后,找到了在军营的感觉,身边还有这么多阳光向上的战友,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他的家属也多次跟我说,自从参加了服务队,老张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了,业余时间还能干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我真放心,我很支持。在老张的带动下,10多名曾经有过上访苗头的退役军人加入进来,目前他们全都息诉罢访、收心归位、思想稳定。服务队也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有160多名退役军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志愿服务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在荣成创建全国文明城的大街小巷中,在举办国际滨海马拉松的赛场边,在每周末的斑马线前,都能看到我们协会志愿者的那抹绿色,我为我们的志愿者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用行动将寒冷驱散,将黑夜照亮,将点点星火汇聚成簇簇火焰,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很平凡,却很快乐,因为让社会变得温暖。现在,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给了我更大的信心推动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稳健前行,我的梦想是将“引航”打造成百年公益品牌,凝聚更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