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枪就是战士 放下枪也是功臣——北京市丰台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军休干部史光柱
史光柱,男,1963年10月出生,云南省马龙县人。1981年应征入伍,1984年4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在四次负伤、八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在部队期间,史光柱同志荣立过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2005年10月1日退休(副师),2012年10月1日安置在丰台区第一军休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会长,北京残疾人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会长。
1990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选为全国自强模范、优秀作家,100位最有影响的人民英雄,全国十佳卓越人物,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大影响力人物,全国十大最有创新力人物,全国十大艺术成就奖获得者,2009年在中央11个部委联合举办的“对新中国建立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双百人物活动中,荣获感动中国人物”。曾受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接见和慰问。2019年被评为北京十大军休榜样,推荐参评入围全国最美奋斗者。
一、边疆沙场舍生取义
史光柱18岁入伍,1984年4月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时,他只有20岁。他所在2排的任务是:配合3排攻占57号高地,等3排拿下阵地,汇同一排,左右两把尖刀,直插敌军连部所在的50号高地。战斗中2排长刘朝顺被炮弹炸成重伤,3排长、9班长负伤,8班长牺牲。于是,史光柱组织剩下的战士一起战斗。他们穿越山洼时,遇到敌炮火疯狂拦阻。一发炮弹在离他头顶4米处的树冠上爆炸,另一发炮弹也撕扯着他右侧的地皮,他的钢盔飞了出去,头部左侧和左臂像针扎一样疼,身体被强大的气浪掀出两三米……不知过了多久,为他包扎的战友连连摇晃着史光柱:“排长,排长!”他从昏迷中被战友们唤醒,只觉头重脚轻,伤口剧烈疼痛,双耳(两耳膜穿孔)嗡嗡作响,右耳什么也听不见……
第一次冲击受挫,史光柱当时想,全排等着他指挥,上级委托他的任务还没完成,他不能倒下。他咬着牙站起,立即组织第二次冲击。
攻击50号高地半山腰的阵地时,敌人居高临下,甩下手榴弹,其中一枚落在他右前方草丛里,冒着青烟,他想捡起手榴弹扔到敌阵爆炸,又担心被草绊住手,就在这一瞬间,他看见右侧机枪兵张田,也想伸手去捡手榴弹,他抬脚将战友踹翻,顺势向侧后一倒,身体还未落地,手榴弹爆炸了,这是他第三次负伤,喉咙、膝盖和肩膀中弹。史光柱来不及包扎伤口,向战友们下达冲击命令,由于前面潜崖交错,难以穿越,他当机立断,留下一个火力组掩护战斗。其余人员,向左侧包抄迂回,迂回过程中,遇上1排,李金平副连长见两个排汇合,立即准备加强火力,梯次进攻。快钻出灌木林时,李金平踏响了地雷,地雷将李金平和史光柱同时掀起。
史光柱只觉万剑穿身,草木和飞起的泥沙堵住他的嘴,憋得喘不过气。扒开嘴巴里的泥土,喘了一口气,想看阵地,才发现眼睛看不到,感觉左脸颊上吊着个东西,一晃一晃的以为是炸起的树叶沾在上面,伸手往下一摘,感觉痛了才明白是左眼球炸出来了,右眼也被弹片击中,血肉模糊。
史光柱忍着剧痛迅速将左眼球塞进眼眶,边爬边指挥战斗,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带领全排出色完成任务,自己掉入深坑,昏迷不醒。
他再次醒来时,躺在昆明总医院的病床上,遍及全身的伤痛和无休止的手术伴随着黑暗中的他,但他依然心系连队、战友,要求重返前线与战友们并肩战斗。他请求医生一定要保住他的眼睛,哪怕只留下一只右眼也可以,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在战场杀敌。但事与愿违,最终他的左眼被摘除,右眼也因眼球破碎失去光明。
战场回不去了,战友看不见了,就连生活都不知要怎样继续……每天清晨上厕所就是头等难事,横冲直撞、磕磕绊绊才能找到卫生间,往往内急的问题没解决,新伤又添了不少。口干舌燥时想自己倒杯水喝,不是把杯子打翻,就是把热水瓶撞倒,他残存的生的信念彻底崩溃……
他给家乡发去电报要父母来他所在医院探望,心中暗自盘算再见一次父母就去死。当父亲看到失去双眼的儿子后心脏病突发引起肾衰综合症,回家后24天便去世了,母亲经不住双重打击,精神分裂,留下一个6岁的弟弟无人照顾……史光柱突然变得冷静,“不能死!死了我母亲咋办?我弟弟咋办?”突然的变故让史光柱决心活下去。
二、投身文学重拾信心
命运关上史光柱重返战场的门,却打开了他通往文学艺术的窗。躺在病床上的他度日如年,他买来收音机,收听文学讲座,摸索着记下一坨坨分辨不清的笔记,战友有空的时候就读书给他听。
1994年12月,他的第四本诗集《眼睛》出版,随后,中国作协专门召开了他的作品研讨会,首次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2009年9月,由中国散文学会、纪实文学联谊会和多家媒体刊物联合举办的“中华之魂”文学评选在北京揭晓,《藏地魂天》评为最高奖特等奖。创作至今,他出版了10余部文学著作和音乐专辑,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700余篇,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21次,作品被10多个国家翻译、刊登。他的诗集《寸爱》出版发行后被中国作协列入全国重点作品之一,召开作品讨论会上,再次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
三、投身公益诠释新生
在通过写作让自己重新得到生活信心,获得社会荣誉同时,史光柱一直在思考,做为一个革命军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应该如何去回报党和军队对自己的培养,怎样去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经说过“ 英雄后文化是放下荣誉再出发,不断超越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英雄后文化契合当下时代精神,具有普遍意义和普世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整装再出发,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成为自己的英雄。” 2014年,他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后又建立了中国大爱联盟网。5年来,史光柱带领身边的爱心人士四处奔波筹集善款,志愿帮助伤残退伍战士、英烈英属和社会弱势群体。其中一部分人通过观念扶贫,就业、再就业培训,走上工作岗位;而另一部分年岁已高或者重度病残的战残人员及烈属困难群体也得到经济帮扶。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累计直接帮扶特困人群1.7万多人,由他个人救助的人员就多达2000余人,网上参与和关注的志愿者已达14万人。
在组织开展好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和中国大爱联盟网工作同时,史光柱个人也身体力行的投入到慈善救助活动中。北京市崇文区有个16岁的小姑娘不幸患了骨癌,整日哭闹,不肯接受治疗,万般无奈下家人写信向他求援。他当即给小姑娘写了一封“如何看待生命”的信并随信寄去一本他的诗集。不久,他带爱人乘车去她家,当听完他对悲欢离合的看法,小姑娘感动得流下眼泪。次日,勇敢走进了治疗室。半年后,小姑娘一条腿、一只手被截肢。跟他通电话时,已经能够正确看待不幸,不再哭闹,反而乐观地安慰家人。直到离开人世前她都很坚强,留给别人的是她的歌声和笑语。去世前,小姑娘用一分钱纸币,精心制作了一个菠萝和一只虾送给史光柱:“谢谢叔叔,让我短暂的生命有了意义。”江西有位姓伍的伤残军人,部队转业分到某公司医务室卖药。由于胸部受过伤每天盯着窗口卖药吃不消,被调到厂办工作。没想到公司新任领导上任不久,便安排自己的小舅子抵了他的工作。他不服,跟领导吵了起来,这下激怒了对方,被指着鼻子骂道:“像你这种废物,最好死在战场算了,我们厂被你拖累不起。”他写信向有关部门申诉求援,但发出的信件石沉大海。由于悲愤交加,他想用自杀的方式一了百了。就在举瓶准备服毒时,突然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于是眼里闪出希望的光芒。收到他的求援信,史光柱边回信安慰,边给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努力,这位战残人员被安排了新的工作,补发了工资。他在信中动情地说:“为了这份难得的人间真情,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干出个样子来,绝不让别人瞧不起。”
史光柱常说,不幸各有不同,关键在于态度,如果眼里只有伤口,生活只会充满悲哀。只要积极进取,从容面对,光着脚丫也能踩出一条路来。身残志坚的史光柱从一个高点走向另一个高点,始终保持战斗员的姿态,用心体会世界,用情讴歌英雄,用爱投身公益,用拼搏与努力树立了新中国钢铁战士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