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蓝”队伍里淬精兵——李文强个人事迹
李文强,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核城甘肃矿区404子弟,2001.12至2006.12曾在武警北京公安消防总队朝阳支队服役,退伍以后选择回到了404这片热土参加工作,做了一名焊工,虽然已经退役,但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经过自己的努力,组织的培养,大赛的锤炼,李文强成为了公司焊工行业的佼佼者。现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二级首席技师。曾先后获得“甘肃矿区技术能手”、“核城工匠”,“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国防工匠”提名、“中核集团技术能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2019年5月,李文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年38岁的李文强,一生从事过两项“水火不相融”的职业。2001年,他响应祖国号召,光荣地加入北京消防员队伍,在“火焰蓝”队伍里,手握“桀骜不驯”的水枪,为首都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生活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脱下戎装的李文强,身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手握一把“不起眼”的焊枪,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壮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凭借军旅生涯炼就的优良作风和过硬的素质,继续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书写和践行着核工业“四个一切”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成千上万复转军人,树立了一座丰碑。
大多数人对焊接的认识来自于激情四射的焊花。熟不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焊接高技能人员,除了能吃苦耐劳,还需要一定的天赋。要比常人付出百倍、千百的努力……部队的锤炼犹如“淬火”的利剑,让敢打敢拼的李文强,养成了不服输的韧劲。记得刚分配到地方工作的时候,他被安排在谁都不愿意干的焊工岗位。这个工种又累又脏,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作服经常被汗水湿透,还要遭受焊花灼烫和烟尘熏烤,很多从事焊工岗位的人都陆续转岗到管理岗位或行业主流工种——化工岗位,而李文强坚持下来了。
2011首次参加甘肃矿区焊工专业技术比武,捧回焊接技术第一名。从此之后,连续蝉联四届甘肃矿区焊工技术比武第一名。2015年,公司首推李文强参加全国焊工技能大赛甘肃省选拔赛,他一举夺得甘肃省第一名,并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比赛。
2014年,公司生产线二期扩建工程上马,两台氟化反应炉加工任务因工期紧、焊接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李文强找到上级党组织,主动请缨,连续3个多月,加班加点,亲力亲为,淡泊名利,不计报酬,高质量完成了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焊接任务,经X射线探伤检测均为一级片,深受组织信赖。
2017年,李文强被推荐代表中核集团参加“金砖五国”国际焊接大赛。在赛前训练时,连续18天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从试件打磨到焊接练习,他完成了板对接、板角接、管对接等十一种不同焊接位置1000多个试件的焊接训练。正是这种能吃苦、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在众多国内外顶尖高手参加的大赛中,摘得个人第八名、团体银奖的好成绩。
2018年,在第二届集团公司核级焊工技能大赛中,他顶住了压力,取得了优异成绩。李文强在参加工作9年后,获得了高级技师的资格,并成为公司二级首席技师,同事们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李文强同志所从事的工作特殊,放射性强。军人出身的李文强,毫不示弱,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焊接技术,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国核工业X产品生产核心设备属于精密设备,结构复杂,大量的零部件都需要通过手工工艺焊接制造。李文强带领的科研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成功掌握了该设备的焊接加工技术,实现了自主加工制造,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的空白。
如何把焊工技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我们将提高员工技能与弘扬“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相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老带新的方式,全面提高公司整体焊接技能水平,努力培养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员工队伍。十多年来,通过部队、地方两级党组织的培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和发扬着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手中的焊枪诠释着一个退伍军人的初心和使命。为祖国的核事业积极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