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离退休干部代表 赵明才
全国先进军休干部 赵明才
(南京市溧水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
赵明才,男,1936年11月出生,1956年3月入伍,1990年6月从南京市溧水县人武部政委岗位退休。
1960年11月,他作为工兵七团排长、先进基层干部代表,有幸与工兵十团优秀战士代表雷锋一同出席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的连队政治工作会议,并双双被树为标兵。会议期间他们同住一个房间,一起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此后,俩人又多次在一起开会、学习、作报告,保持着联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亲密战友,并相约"做党的忠实儿子,以优异成绩到北京向党汇报去见毛主席"。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痛失好友。上级安排他作为雷锋生前战友代表,参加军区举行的"公祭雷锋同志大会",他在雷锋墓前暗暗立下誓言:活着就要像雷锋那样做人,一辈子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
在离开雷锋的岁月里,他先后从东北调到西南,从国内转战到越南、老挝抗美战场,又从野战部队调到溧水县人武部。在部队,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授予学雷锋标兵、优秀干部、优秀党员荣誉称号30多次。1964年和"雷锋班"一道赴京参加全军比武竞赛,荣获优秀教练员一等奖,被授予郭兴福式的优秀基层干部称号,受到贺龙、陈毅、叶剑英等军委首长和老帅们的接见,1965年被昆明军区树为干部学习标兵,在援越南、老挝抗美作战的8年中,还荣获越南、老挝政府颁发的奖状、奖章,并于1968年作为作战部队英模、功臣代表回国进京,出席了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实现了雷锋生前与他许下的"做党的忠实儿子"的心愿。
1986年6月,他从溧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职位上退下来,正值社会上出现一股"向钱看"思潮,不少人知道他在部队和地方有人脉、有影响,竞相登门出高薪请他"出山",当"经济顾问"。但他想,人可以退休,但革命意志不能退,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能退,学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工件热情不能退;职务可到头,奉献无尽头。他接受的第一份聘书是溧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又担任南京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成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把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作为退休后的职责,用雷锋的真善美抑制社会上的假恶丑。他结合雷锋成长经历和学习雷锋的体会,与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写成了理想、事业、人生、奉献等80多万字的讲稿,向广大青少年们宣讲。2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80多家机关、企业及部队基层单位的思想教育顾问,全国学雷锋报告团和南京全民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先后在省内外作报告2500多场,听众达120多万人次。他自身要求很严,作报告时不拿稿、不喝水、不坐凳;外出作报告不要接送、不要吃请、不要报酬。每年还拿出自己近三分之一的工资给孩子们写信、打电话、寄书和开支差旅费。他省吃俭用,自费购买了《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和其它政治书籍9200多册,雷锋照片58000多张,雷锋纪念章5800多枚,书画作品400多幅,印发讲稿和论文46000多份,赠送给青少年,给学生和军人等回信6000余封,在家接待来访者1300多人次。他还担任省少年管教所、金陵监狱等多家单位的政治辅导员,主动配合劳教、劳改单位开展帮教活动,先后应邀到句容湾山农场、高淳花山农场、溧水看守所等单位先后为21000多名劳教、劳改人员及84名在押犯作报告,宣传雷锋精神,用真情感化他们,使100余名"两劳"人员获得提前释放。
退休后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从不推辞,风雨无阻,准时到会,有时身体有病也强硬支撑着,从不改变日程安排,有好多次是打着点滴后去宣讲,有一次甚至是第二天就要上手术台做右肾切除手术,他还勉强地到浦口空军机务团做了场报告。为了宣传雷锋精神,1994年6月,他受无锡关工委邀请为学生作报告,每天跑5所学校,坚持讲了3天,等急匆匆赶回家,一直生活在一起的91岁的病危老母亲已经离世。为了支持他宣传雷锋精神,他老伴经常劳累过度,2012年3月13日摔倒在路上,脑出血手术后严重中风,瘫痪在家,他仍坚持白天讲雷锋、晚上当护工,仅在2013年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就宣讲、办展就50多场次,江苏省、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南京市关工委等部门共同举办了《与雷锋同行:赵明才的雷锋人生》一书首发式,并在中共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举办了颂扬雷锋精神书画作品展30多天,参观者三万余人。
他在传播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激励自己、践行雷锋精神,他带领县武警中队战士,组成"学雷锋帮扶小组",六年如一日精心护理两位4个儿女在国外、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老师夫妇,承担了家务和陪伴治病,老夫妻俩称赞说"老雷锋带领新雷锋,新人新风层出不穷"。对失足青年,他更是倾注了满腔心血,青年张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在社会上沾染了一些恶习,两次被劳教,他和张某谈心,赤诚相待,张某进步很快,提前半年解教,回家后,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思想上出现反复,他千方百计为他跑住房,及时送去钱、米,还跑了多家单位为其安置工作,为其介绍对象、操办婚事。对于贫困生他资助他们继续深造学习,共为多名贫困生献爱心10万多元,他还热心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困难,鼓励安徽青年齐玉勤学雷锋、当好人、做好事,齐玉勤还被溧水区评为道德模范。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他变个人珍藏为众人的精神食粮,自费装裱了400多帧中央领导、将军、省部长、名人名家等颂扬雷锋精神的书画作品和雷锋图片,并出版珍藏书画集选3000余册,无偿为社会服务。自2008年以来,他应邀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地展出50多场,观众达12万多人次,还协助杭州、南京创办了雷锋文化馆,现正在南京大金山国防园建"雷锋文化馆"和"百名将军碑林",使其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永久基地,他还将700余幅书画作品捐赠给南京市、溧水区档案馆和雷锋文化馆。
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向他赠送绣着"雷锋的挚友,活着的雷锋"、"青年知音,雷锋楷模"、"学习雷锋的模范"、"实践共产党员誓言的典范"的挂匾和锦旗,家里珍藏着700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信件、书画和题词,来信的有迟浩田、邹家华等中央领导、将军、作家、教师、学生、战士、工人和农民,还有不少失足青少年。
他先后被评为"南京军区先进退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连续三年被授予"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称号,并分别荣获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南京人物"。2012年3月2日出席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受到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中央和地方80多家新闻单位作过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