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经验

倾心尽力努力做好退役士兵社会化服务工作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荣军优抚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抓紧抓实抓好。通过组建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党政领导、多元互动、社会参与"工作模式,努力提升退役士兵的尊崇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截止6月底,中心累计接待退伍军人260批次737人,慰问52人次,临时救济60人次,帮助就业、评残、转化22起,解决困难167起,消除矛盾35起,有效化解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4起、其他上访事件15起。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建设,打造最具归属感的军人之家。

  该区坚持把归属感作为荣军帮扶服务中心的定位和追求,充分建立起与退伍军人群体之间的情感认同,让帮扶工作充满人情味。

  一是增强荣军组织的引导力。组建黄岩区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推选热心公益且热爱军队的退休人员负责中心运行,并吸收志愿者31名。这些志愿者中有退伍老兵、残疾军人,也有参战退役人员(其中15名为通过思想转化和感召成为的志愿者),均在退伍军人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最了解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心理、诉求和期望,并且全部义务参与中心服务,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心也积极发挥正能量的作用,组织志愿者到黄岩西部乡镇慰问困难退伍老兵,到浙东浙南两军会师纪念馆宣誓:身穿军装时肩扛国防,脱下军装后初心不忘。承诺:尽己所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真情关爱,努力为优抚对象和退伍军人帮扶解困,对党忠诚,永葆本色,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是增强思想工作的感染力。退伍军人最讲感情,也讲义气。荣军帮扶服务中心志愿者们坚持把功夫做在平常,高度重视与优抚对象、退伍军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把工作关系升华为"好朋友""老哥们"关系,并在日常互动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公信力赢得他们的尊重。中心还提炼出"以情感人、以理劝人、以义服人"的"老周工作三步法",从思想和情感上进行帮扶,成功化解了数起纠纷和上访事件。闻讯北城一名退伍老兵35年来,从不和老母亲说过一句话。该中心主动靠前,以大孝大善等德行和军人作为、担当为疏引,积极做通该退伍老兵的思想工作,让他接回一直住在养老院的母亲回家奉孝。这个被周围群众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的努力下得以完成,被传为美谈。

  三是增强帮扶举措的精准力。在保证大政策不打折扣基础上,灵活调整个性化帮扶小政策,实施"一人一策",引导优抚对象、退伍军人走正道,不走胡同。为退伍军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帮扶,在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专题培训班,帮助退伍军人提升工作技能。特别是对有就业困难退伍军人,第一时间联系户籍所在乡镇街道落实帮扶政策。同时,为生活困难的退伍军人打开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一律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自愿要求回迁农村入伍地户籍的,由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协助落实村民待遇。对于特殊情况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特事特办",如:68岁的退伍老兵郑某,身患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失去劳动能力,家境十分困难,本人为评残奔走了10年未果。帮扶服务中心得知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在一个月内帮助郑某评上残疾等级,缓解了生活压力。84岁高龄的退伍老兵翁某两兄弟,因病花光了拆建所得的补助,以致当时快要完工的房子再也无力完成门窗安装和外墙粉刷,12年来兄弟俩一直相依在四面通风仅靠木板、纸箱和广告布挡风的房子里。中心得悉这一情况后,通过民政、街道、慈善、企业和志愿者等,筹措经费4.7万元,帮助其修缮房屋,并安排一名志愿者全程监管施工过程,保证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去年年底前,该中心跟踪服务这俩兄弟,再次为他们送上了急需的被子和生活用品,受到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提升持久能力,建设最可靠过硬的疏导队伍。

  该区把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作为服务退伍军人群体的重要阵地,勇于担当,努力发挥疏导沟通的桥梁作用。

  一是注重日常疏导。通过与退伍军人群体长期接触,常态化开展思想疏导工作,促使多位原上访户转化成为中心帮扶志愿者,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中心活动。例如残疾军人郑某,身患强直性骨髓炎,因受唆使曾两次赴京上访,并与公安机关发生诉讼纠纷。志愿者得知后每天都和郑某见面做思想工作,并全面发动他的家人一起努力。期间郑某态度受外界影响多次反复,志愿者不抛弃、不放弃,四进法院大门,终于通过不懈努力感化了郑某,成功让其撤诉,从而避免了因诉讼引发其他人员到庭声援事件的发生。撤诉后,该中心继续保持和他的互动,不断在生活上关心他、帮助他,其家庭困难在中心的帮扶下逐一得到解决,精神面貌也得以改变,外出时都能主动向中心"老班长"报告,而且还要求成为荣军帮扶中心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二是加强应急疏导。推动情感优势转化为情报优势,实时掌握退伍军人群体动态,并通过乡镇网格员、涉稳信息采集员、平安建设巡查员等三支队伍加以补充,全方位搜集信息。坚持每周召开情报会商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确保退伍军人群体平稳。比如去年11月,路桥一退伍军人在网上呼吁到富仕广场聚集,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在掌握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派出老周等志愿者赶赴路桥协助做好疏导工作,成功实现化解。

  三是做好持续疏导。去年9月,全省退伍军人赴省上访,我区有三名退伍军人失联。得知消息后,荣军帮扶服务中心的老周马上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其行踪,得知他们正在南京准备北上,就连夜驱车赶赴南京与他们拉家常、讲道理,赢得了三名退伍军人的理解,成功化解。返回后,主动邀请他们到中心做客,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想法,也向他们解释相关政策。经过半年多的持续互动沟通后,他们敞开心扉,把老周当老兵,把中心当成家,有事没事往中心跑,有个人问题也愿意向中心反映寻求帮助,中心都能及时的给予帮扶。需要乡镇帮助的,经中心协调后乡镇也积极支持,快速给予落实。部分退伍军人闻讯后也积极融入到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中,和志愿者频繁互动。期间中心陆续走访完26名退伍军人家庭,1名退伍军人家庭得以复合,3名小孩的就学和住校问题得以解决,4名退伍军人工作在中心的帮助下得以落实。林某主动承包了乡里的植树工程,兢兢业业完成。曾某被椒江一工厂录取,以自己的技能赢得老板的信任,现在负责一个车间管理,每月工资达7000多元。

  三、健全服务体系,夯实灵活多元化的保障途径。

  该区把永宁荣军帮扶中心作为服务退伍军人群体的政策输出口,建立起多层面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荣军帮扶正常运转。

  一是党委政府加强保障。建立区优抚工作体制创新领导小组,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人武部部长担任副组长,民政局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员。并建立"三个一"制度,即"主要领导每半年一次、分管领导每季度一次,民政局长每月一次"协调工作,特殊情况随时帮扶解决,作为中心高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坚强后盾。对中心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是采取"服务直通车"模式,从区委、区政府层面帮助解决。  

  二是部门联动强化支撑。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由民政局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中心每月会将优抚对象和退伍军人反映的问题诉求,及时传递到属地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帮扶问题,由领导小组牵头,召集政法委、民政、信访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同时,打通优抚工作与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的联系通道,以加强督查倒逼责任落实。

  三是属地帮扶层层落实。坚持以永宁荣军帮扶服务中心为主平台,全面延伸服务网络,在重点乡镇建立荣军帮扶服务站,村一级设立荣军帮扶服务工作联络点,聘任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或退役人员担任工作人员,引导乡贤、村居干部参与服务。目前,全区各乡镇共配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计62人,村居联络员515人,构建起完整的区、乡(镇 、街道)和村(社区)荣军帮扶服务三级网络架构。